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26650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第一节 新闻摄影与新闻道德,要点:新闻道德的概念新闻摄影的道德选择与评价,新闻道德的概念,新闻道德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它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自己传播行为的各种观念、习惯、信念的总称。P62,我国新闻道德理论建设简况,唐宋:新闻道德的萌芽 近代:开中国历史上直接论述新闻道德的先河 现代:把新闻道德纳入新闻学研究的范畴 当代:各种著述的出版和日益热烈的讨论,我国新闻界的道德自律信条,近代西方道德自律信条传入 新中国新闻界的道德自律信条: 人民新闻工作者的四个信条记者守则(草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其他公约

2、、规定,西方新闻界的道德自律信条,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新闻道德自律的国家。 美国新闻道德准则(三项) 报人守则 报业信条 记者道德律 “我们相信,新闻事业为神圣的职业。我们相信,公众信赖报纸上所刊载的文章,因此,不为公众服务而仅为私利驱使者,均为背信弃义之徒。我们相信,新闻事业的最大成功者,也就是最应该获得成功者,必使上苍与人间有所畏惧。它独立不挠,傲慢、权势均不能使其动摇。”,关于“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报道(中国青年报)P67,潜水员马有坚(中)捞出第一个“黑匣子”(话音记录器)后十分高兴。,关于“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报道(北京青年报),潜水员马有坚从水中将“黑匣子”托

3、出,关于“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报道(经济日报),5月14日17时05分,“57”失事飞机第二个“黑匣子”(数据记录器)上的信标器被潜水员姜志勤打捞出水。图为潜水员姜志勤(下)出水。,关于“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报道(文汇报),5月14日15时05分,潜水员马有坚捞出第一个“黑匣子”(小图内为“黑匣子”及位于其上的信标器)。,关于“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的报道(广州日报),民航部门专门从国外调运来在海上搜寻“黑匣子”的声纳信标定位仪后,经过军地救捞人员两天的连续工作,今天下午3时5分,“57”空难失事飞机的第一只“黑匣子”被打捞出水,新闻摄影的道德选择,选择哪种拍摄题材

4、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 选择哪些报道、表现的内容 选择哪些报道、表现的方法 选择哪种拍摄方法 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 如何编辑图片从而避免道德问题P66、68,选择哪种拍摄题材,提倡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的道德意志、最能体现报道的道德价值、最能达到自己道德目的的理想目标来加以报道。 多拍摄实际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经济新闻,社会问题,日常生活,抓拍事件性新闻,以及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改弓为烟,10日,当代商城南侧小广场上的大提琴手雕塑遭到人为破坏。雕塑左手握着的大提琴已是污渍斑斑,右手原本拿着的琴弓被人掰断。有人竟然将香烟夹在他的手指之间。(12月12日京华时报 ),选择哪

5、些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不同道德体系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我们强调应该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立场上,按照人民群众利益来选择报道角度和时机。,关于中国使馆遭到北约轰炸的报道,1999年5月8日至12日 先驱论坛报 直接报道:1篇 国际舆论的反应报道:1篇 图片:1幅,1999年5月9日 人民日报 消息、评论、各方反 应报道共23篇 图片:10幅,选择哪些报道、表现的内容,不同道德体系之间常常出现对抗性的价值冲突;同一价值体系中,也有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非对抗性冲突。在报道内容上的选择就必然存在着差异。,关于科索沃战争的报道,空袭开始后仅4天,北约:750次空袭315枚巡航导弹1000余人死亡,其中9

6、0%是平民而西方媒体想方设法加以掩饰,并片面报道阿族难民在南联盟政权下流离失所的状况。,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方法,不应随意伤害读者的感情,更不应伤害被摄者和有关人员;不堪入目的场景少拍或不拍;慎用表现悲痛和令人震惊的图片。 罗恩史密斯:“在决定是否刊登情绪激烈的照片时,编辑和新闻主任往往会权衡三个因素:第一、照片是否有助于说明报道内容;第二,公众是否有必要看到这些照片;第三、同情照片中所摄人物的必要以及同情公众的必要。”P68,枪毙越共,囊括了1970年所有世界摄影比赛大奖。 亚当斯 :“我从这张一个人屠杀另一个人的照片中挣到了名利, 在这张照片中,两个人生遭到了毁灭,我却得到了报酬,我成了英

7、雄?!” “我憎恨因为我的照片使被摄者受到影响。”,柯受良上海猝死,柯妈妈听到噩耗,卧地痛哭不起。 (12月10日京华时报),连环凶杀案困扰莫斯科,警方在清理现场。 (8月1日京华时报),选择哪种拍摄方法,抓拍:最接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 摆拍:易引起模式化和新闻失实 偷拍:常用于批评性摄影报道,但需慎用,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你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而其次才是新闻记者。”威廉桑得斯是否有其他救援人员在场,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组照获第29届荷赛突发新闻一等奖;单张获1985年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美联社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 点评:备注,在特定的情境之下,

8、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一九九四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获奖作品 凯文卡特,记者被打,前天下午,本报两名记者在左家庄前街进行正常采访时,遭到三名醉酒当事人的围殴。事后查明他们分别是左家庄社区的治保人员和居委会委员。本报摄影记者刘军为保护摄影器材被行凶者打伤,现正在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12月3日京华时报),新闻摄影的道德评价,对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发表等传播行为的善恶做出价值判断,从而确定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责任。评价贯穿于新闻信息的发生、采写、拍摄、传播、反馈等全过程。,莫斯科大火烧伤50中国学生,消防员正在火灾现场检查,在他旁边就是一具被烧焦学生的尸体。 (11月25日京华时报 ),几个值得注意

9、的问题,摄影记者应勤于思考,不应盲目模仿甚至抄袭 图片编辑选稿和把关审核和处理避免失当 图片编辑在选择、编辑、剪裁时要尊重事实,同时不得随意篡改图片说明 记者和编辑的个人道德要求诚实、公正、独立、负责,应平等待人、克服偏见,专题:灾难新闻摄影,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传播,存在明显的负面社会影响;其次,在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采编、发表中,极易造成对受害者及其亲属的新一轮伤害 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中,一旦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不能统一,出现片面报道,对大局不利。,如果摄影师真的和冷漠冷血交朋友,如果“制造另一种悲苦”(李楠转用黄子明的话)真的成为恶习,如果相机无情的声

10、响真的让人害怕,如果手持相机的人真的把别人的忍耐推到尽头 做一个尽职的记者,还是做一个真正的人,摄影记者应适时出现,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一些特殊场所,如受害者或受害者亲属的私人领地,进行宗教、传统仪式的场所,以及举行家庭葬礼的地方,摄影记者要谨慎涉足。以下几点,可以作为摄影记者能否出现的思考路径:首先,我所预计拍摄的图片是否有真正的新闻价值;其次,我的出现是否符合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第三,我的出现是否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愤怒甚至仇恨。,拍摄距离,凯西少尉的身体在一次爆炸中被炸成碎片,他的妻子凯瑟林怀着孕来和他告别。在丈夫葬礼的前一夜,凯瑟林坚持睡在棺木旁,与丈夫共同度过最后一夜

11、。手提电脑中播放的是她和丈夫在婚礼上听过的歌曲。,托德海勒斯拍摄的最后的葬礼获得2006年度普利策专题新闻摄影奖。获奖理由是:“他拍摄的在伊拉克战场中牺牲的科罗拉多州海军陆战队队员葬礼的照片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使人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摄影者不需要靠别人的悲哀和疼痛生存。我们面前最后的葬礼拍的安详肃穆,和我们见到的灾难性的照片完全不同的是,摄影者躲在镜头后面,以庄严的距离和凯瑟林一同呼吸与悲伤,一同寻觅凯西少尉的精神踪迹。镜头不逼近不侵犯,却节制得令人尊敬。再大的苦痛再大的情感在这里都靠节制均衡着。,点评:,在灾难性事件余波未平的危急时刻能否拍摄? 摄影记者应该明确一点,人性人道永远高于新闻摄

12、影的职业价值。记者先而为人,次而为记者。倘若此时已有人救援,那么可以拍摄;倘若摄影记者是只身在此,那么救援责无旁贷。,摄影记者应采用合适的拍摄方式、拍摄方法:,1、注重真实性某些摄影记者主题先定,部分真实和整体真实无法达到统一,这也是违背新闻真实的行为。第51届荷赛的获奖作品美国摄影师John Moore的作品贝-布托遇刺以其重大的新闻价值和强烈的现场感获得年度突发事件类组照一等奖,虽然爆炸的场面是模糊的,但并没有影响它的传播价值。,2. 尊重被拍摄对象面对生者,需要尊重;面对死者,也是如此。面对残缺不全的尸体或是扭曲变形的尸身,都是不宜拍摄的,除非它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新闻价值。这种时候

13、,摄影记者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来拍摄,以替代过于恐怖血腥的原状。第48届荷赛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的海啸,编辑:不能片面强调视觉冲击力,合理筛选图片 与摄影记者拍摄与否的思考内容相似,图片编辑的选择一部分体现的是业务素质,即哪张图片最具新闻价值;另一部分体现道德水准,即这张图片是否符合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能不能发表。在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中,图片编辑对图片采用与否的道德思考,很大程度上是对图片血腥、恐怖、痛苦因素的判断。 如今对于这种图片的选择采用,有了新的判断标准: 1. 是否有可以替代的照片; 2. 刊登这张照片的真正价值所在; 3.对受众的影响。”,合理使用图片图片编辑应该把握好“灾难”这一主基调

14、,合理使用图片:1. 在版面的安排中,同一版面的内容要保持主基调一致。灾难性新闻摄影图片以及相关内容应避免与娱乐、休闲等较轻松的内容排放在一版内,对开的版面最好也能与主基调和谐。2. 在图片的搭配使用中,并列或上下位置的图片保持主基调一致。3. 图片的注释或所配消息的语言,宜庄不宜谐。4. 刊登该类图片的版面颜色、线条、底纹等都要与主基调保持一致。其颜色宜冷色调,忌暖色调;其线条宜简洁沉稳,忌繁杂花哨;其底纹宜大方低调,忌张扬。,美国棕榈海岸邮报的摄影记者拉达斯肯尼就被图片编辑的不慎编排所伤害。拉达斯肯尼因为拍摄关于美国南部新移民不幸生活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摄影特写奖。为表庆祝,棕榈海岸邮报把一

15、张肯尼获奖时喷洒香槟的照片和他的一张描述新移民家庭孩子们衣裳褴褛的获奖照片,并列排放在头版发表。这让肯尼愧疚难当,不得不辞职。图片编辑的这种并列排放图片的方式必定会让读者去对比两张图片,产生肯尼利用他人不幸谋取个人成功的错觉。,新华社黄深钢用三个“L”来表达灾难报道的底线。 Love(爱)、Labor(劳动人民)、Law(政策法规),一篇理想的灾难报道应该是这样的:它推动了各项灾后工作的顺利进行(Law);它安慰了不幸的人们的心灵(Labor);它让记者在报道中重新受到“善”的洗礼(Love)。,第二节 新闻摄影与法律问题,要点:新闻摄影与舆论监督 与新闻摄影相关的法律规范 授权与审查,新闻摄

16、影与舆论监督,新闻摄影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 优势 视觉直观性 现场可证性,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 2006年9月4日子夜,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送新生入学的近300名家长打地铺过夜。 校方表示,因学校招待所和周边的旅馆已被家长住满,学校只好提供这样一个简易场所给家长住宿。邱焰摄,外援恼了 这是2006年5月6日一场中甲联赛结束之后发生的一幕。当时郑州主场河南建业对湖南湘军比分1:0。比赛结束后,湘军10号外援在步出场外时,遭遇河南球迷不文明投掷物品,10号外援大为恼火,捡起地上的物品投向看台观众,然后又夺下护卫他的警察的警棍,欲与球迷一决雌雄。,新闻摄影与舆论监督,注意事项 批评性新闻摄影报道应准确严肃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弄清事实 做到客观、公正、抓住要害,文字说明用语准确,注意相关的法律问题 慎重选择发表时机 加强“建设意识”,把握好度和量,不宜过多过滥,切中时弊;另外注意从正面加以引导,给人信心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