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6373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与出场建构中国话语,其终极目标在于“话语中国”的出场。所谓话语中国,指的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 ,或者说,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 。话语中国是相对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的,它所表征的是当代中国的意义世界,是标识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话语中国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为自己的合法性提供辩护和论证。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不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眼睛观察得来的,而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

2、最新的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 68,仅有 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这表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源于“他塑”而非“自塑” ,中国失去了自我显现的能力。西方话语描绘的“中国图像”从材料的选择到叙事的结构,从分析的框架到思维的逻辑,从概念的选取到观点的安排,无不充斥着西方观念、标准和立场。以空间性代替了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了立体性,以想象和臆测代替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这都已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巨大障碍,话语中国是一个宏大的建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客观地说,作为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无与伦比的大国,离开

3、了“中国话语”的中介,要准确地勾勒出“中国形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方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硬的“软实力”其实更为根本。当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话语就能够左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右主导世界性问题的讨论,能够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中国的方案。事实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发展优势必然会走向话语优势,各国在世界性问题的讨论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解决人类共同性问题的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的建议,在破解

4、世界性发展难题的困境中将会越来越尊重中国给出的方案。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我们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一个民族国家对“自我”身份的体认,主要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塑造的“民族形象” ,这才是表征“我是谁”的身份密码。一个缺乏话语支撑的国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空心国家。 “中国图像”如果不是由中国自身的话语所塑造,那么,这个图像就是模糊的,中国就无法在貌似趋同化的世界大背景下清晰地界定“我是谁” ,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就无法坚守“自我”的独特特性。因此,话语中国的实质性出场,深层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保特“精神基因”纯正性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确立精神自我、界定身份密码的不二选

5、择,是中国立于世界并在道德制高点上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法宝。客观地说,中国的现代化貌似“很西方” ,实际上却“非常中国” ,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现代性。当然,话语中国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许我们的目标德仍然在这处,但至少我们已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1下列关于“话语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来源:Z|xx|k.ComA话语中国,是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 ,也就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它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B话语中国是相比较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是标志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它表征着

6、当代中国的意义世界。C话语中国是指中国在周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中国话语给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中国图像。D话语中国的建构这个目标或许依然遥远,因为在时间上非一朝一日的事情,在内容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图像上必然是模糊的。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 分)A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主要源于“他塑” , “他塑”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B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大国,如果用西方话语塑造中国形象,就会形成时空的替代,立面与平面的错位。C话语中国的

7、出场,意味着中国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其意义之一于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的纯正性。D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来塑造民族形象,来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内核,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的话语框架,分析范式和思维逻辑,充斥着西方的观念、标准和立场,这种“他塑”式话语模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大障碍。B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因此我们书写了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C在当代,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靠西方媒体获得信息,中国性缺席,导致当代大多国际受众眼中

8、的中国成为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D中国若有话语优势,中国在有关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发出的声音、提议的建议和方案将会得到世界的重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

9、名。 ”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

10、,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 “寂然不动” 、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 ”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初

11、,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来源:学.科.网B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C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

12、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来源:学|科|网D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C 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

13、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 “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D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 , “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 , “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B 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c 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

14、、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D 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 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 分)(二)古诗文鉴赏(11 分)鹊桥仙春日登楼(清)邵长蘅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

15、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9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因为他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2)李密在陈情表中认为自己虽是卑贱的俘虏,极为渺小和浅陋,但“ , , ”又怎敢徘徊观望,有非分的要求呢?(3)李密的陈情表中表达诏书第二次下达时言辞急切严峻,明显有责备之意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