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837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参考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掌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重点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原因【难点难点】分析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 向美观、适体、方便、 转变。2.近代服饰的变化(1) 男子服饰 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2、 成立后流行;辛亥革命后, 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饰。(2) 女子服饰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开始向合身适体、 的方向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 ,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 3现在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 、连衣裙为特征的 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 ,军装和 盛行。(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 、过渡。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传统菜系: 、 、 、 四大菜系。2西方饮食(1)传入:19 世纪 40 年代起(2)西

3、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 陆续出现由 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 就餐环境、 都存在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 和调味品开始进入百姓饭桌。(2)经营西式食品的 开始大量出现,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 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 的新式住房。西式的 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 的特点, 成为典型的特征。知识点四知识点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习俗风尚的

4、变革1、原因: 、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 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 缔结婚约凭借 、媒约之言 近代开始主张婚约自主,婚约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 。现代恋爱自由、 成为一种时尚(3) 丧葬习俗近代:丧礼趋于 。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 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 、 、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 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 逐渐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 、旧礼教遭到批判, 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思考探究思考探究】阅读教材 65 页第 2 自然段,结合以下材料:“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现

5、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 近代以来我国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哪几个方面的变化?(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文件的颁布对现代婚姻习俗有何影响?【核心疑难问题核心疑难问题】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见世纪金榜 37 页)2、新中国成立后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见世纪金榜 37 页)【自我反思自我反思】【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6、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 3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41927 年 12 月 1 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的婚礼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当时中国已经出现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放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

7、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 51957 年上海 23 家影院同时进行 1956 年影片展览。该影片展览不可能涉及的时代内容有A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 B民族资本家申请公私合营C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 D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6、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

8、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 年 9 月 1 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 分)(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DBBC(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