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320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检测卷一 新人教版必修5(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块检测卷一模块检测卷一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

2、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 、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 “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

3、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

4、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2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 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

5、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解析:A 项错,原文为“与其

6、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B 项说“抵御外来文化”属无中生有。C 项错, “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答案:D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解析

7、:原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答案:A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解析:A 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相融”之意。B 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 。D 项中“成人之美”属无

8、中生有。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舟人传清张光纬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

9、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 ”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 ”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 ”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

10、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 妾故忍死留此。 ”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4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选自息庐剩稿 ,有删节)【注】 刺船:用篙撑船。

11、三泖:湖名。倩:古代男子的美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解析:访:寻找。答案:C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3 分) ( )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A. B.C. D.解析:是描写舟人的相貌,是写舟人的力气大,是写舟人的情感。这三句都与义行无关。答案:B6.下列对原文

12、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形象。解析:有两处错误。陈泰岩是雇船收债(“买”在文中是“雇用、租赁”的意思) ;见到舟人的相貌时,只是觉得与众不同。5答案:A7.把文言文阅

13、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3 分)译文:_(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 (3 分)译文:_(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 (4 分)译文:_答案:(1) (陈泰岩)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2)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依靠(投奔)谁呢?(或:你孤身一人,无人可依靠)(3)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参考译文: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从事什么职业。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就用“舟人”来称呼他。

14、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派仆人雇船,到远乡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来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依稀有大家闺秀的风度。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虑。等撑起船后,划船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牵牛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另一头仍在水中,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见这举动,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虑。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

15、不要害怕。即使是带着几百万缗钱,行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 ”陈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陈泰岩非常害怕,询问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来到了。 ”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至,船依在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又起程,最终安然无恙。距离郡中还有数里,陈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村子树木掩映,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吧 ?”舟人说:“好的。 ”就拿着酒壶离开了。陈泰岩就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6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 ”女子抽泣着说:“你说得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到三泖湖,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求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