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4074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31如何读懂古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31 如何读懂古诗如何读懂古诗学案目标 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技巧。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 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 至关重要。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设题已开始倾向于此。 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知道该诗诗句意思,把握写作内容,以及知道作品是按什 么样的思路和层次写的。为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方 面积累。 一、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 1知识梳理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与物,长期以来,有些被诗人写进诗中的事物具有了 特定的寓意。如“杨柳”暗喻离别,

2、 “梧桐”意味着凄凉悲伤, “采薇”借代隐士等。这些 具有特定寓意的意象在平时学习中要记住,这对读懂考场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 弄清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 _ 二、了解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 1知识梳理 古典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常见的有思乡怀人诗、伤春悲秋诗、忧国 伤时诗、怀古伤今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

3、军旅诗等。平时要熟悉各种题材的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考试时才能派上用场。如咏史诗抒发的是物是人非、光阴易逝、 今非昔比、怀才不遇等感情;边塞诗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 子家语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 _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4、答: _ 三、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1知识梳理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四个方面,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是识记理解的重点,在平时学习中可以把它们与诗歌题材结合起来。懂得诗歌的 表达技巧,也是读懂、鉴赏诗歌的必备条件。如 2010 年山东卷考的是一首咏物诗,知道其 表现手法后,就不难看出诗的思想感情了。又如 2008 年山东卷第 14 题第 2 问,只有在把 握住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后,才能把握诗人细腻的情感变化。 这里,特别说说懂得诗歌的篇章结构技巧对读懂诗歌的重要作用。如近体诗讲究起承 转合,第三联(句)为“转” ,转换写作内容及手法,这对把握诗的层次很重要。

5、又如诗歌通 常卒章显志,在篇末交代主旨和情感。再如词分上下片,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些 特点对读懂诗歌帮助特别大。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_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 于竹而薄于石”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_

6、 四、了解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1知识梳理 这里的重要诗人是指历代有代表性的诗人,特别是指课本中选学了他们诗作的那些诗 人。弄清诗人所处的时代、身世遭遇、为人性格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 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辛弃疾,他们诗作的内容、情感与他们的经历、性格密切相关。重 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在课本注解中或是在课堂教学时都会提到,平时注意积累是 必要的,因为考试时如果采用这些诗人的作品,一般不会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再 作注释。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

7、,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 “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_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_临场读懂一首诗的四种方法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选用的基本上都是考生不熟悉的作品,要读懂这些古诗,还 得讲究方法。 方法一 审标题 方法点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 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如 杜牧的寄远就交代了诗的基本内容。 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的内涵。如杜甫的春夜喜 雨 、柳中庸的征人怨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题目中有“喜” 、 “怨” 、 “喜

8、”等 词,它们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暗示性。若能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读诗,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练体悟 揣摩下面的诗题,看看它蕴含了诗歌思想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哪些信息。 1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 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答: _ 2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9、 争:怎。 答: _ 方法二 反复品、抓关键语 方法点拨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 语言高度凝聚、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 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而 且不能只读一遍,最好把每个字都放在嘴里来回咀嚼,直至咬出“汁”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 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 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

10、字叫“情感语言” 。如抓住了这些字,把 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 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 “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诗词,分别找出其“情语” 。 1江楼感旧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答: _ 2菩萨蛮注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已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 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卜居金陵半

11、山时。 答: _ 方法三 明暗示信息 方法点拨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背景提示和题目等。这些信 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注释的暗示 不是所有考题都有注释,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注释虽短短一两句,却是命题人给 你的暗示,从而降低试题难度。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 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 作风格。 2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全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 (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借助题干可以帮助考生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诗 歌内容,有时甚至直接告诉你答题方向。这叫借题解文法、借题解题法。如 2010 年四川卷 第 12 题第(2)问“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 “伤感”则告诉你本词的感情,你只要答 出因何伤感即可。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 回家后才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