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4035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11杠杆滑轮机械效率(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 (2018威海威海)图 9 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 M 为重 5000N 的配重,杠杆 AB 的支点为 O,OA:OB=1:2,每个滑轮重 100N.当重为 700N 的工人用 300N 的力 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物体 M 对地面的 压力为 N. (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20.400 450022 (20182018泰安)泰安)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 直向上 拉动绳子自由端,将 重为 4.5N 的物体从 A 位置提升到 A 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 B 位 置上升到 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

2、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 物体提升的高度是 cm, 拉力是 N,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 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22缓慢(匀速) (1)5.02 75%(2)变小3 (2018烟台)如图所示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解: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

3、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2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D、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4 (2018淄博)骨胳、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最基本的运动都是肌肉牵引骨胳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如图所示是踮脚时的示意图,人体的重力为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为动力。重 600N 的小明在 lmin 内完成 50 个双脚同时踮起动作,每次踮脚过程中脚跟离开地面的高度是 9

4、cm。求:(1)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2)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分析】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2)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做的功,根据 P=算出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解答】解:(1)由图知,动力 F 的力臂 L1=8cm+4cm=12cm=0.12m;重力的力臂 L2=8cm=0.08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L1=GL2,则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F=400N;(2)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做的功:W拉力=Fh=400N0.09m=36J;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做的功,等于 36

5、J;3小明在 lmin 内完成 50 个双脚同时踮起动作,则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30W。答:(1)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为 400N;(2)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30W。【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其中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做的功是解题的关键。15 (2018枣庄)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用 FA、FB匀速提升重力为 GA、GB的 A、B 两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若 GAGB,则 甲 乙;若FA=FB,则 GA GB (选填“”、 “”或“=”)【分析】 (1)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物体

6、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总功,根据 =100%=100%=100%结合 GAGB比较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关系;(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 F=(G+G动)结合 FA=FB得出提升物体的重力关系。【解答】解:(1)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总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0%=100%=100%=100%,因物体的重力 G 越大,1+越小,越大,且动滑轮的重力相等,4所以,GAGB时,甲乙;(2)由图可知,n甲=2,n乙=3,由 F=(G+G动)可得,提升物体的重力:G=nFG动,则 FA=FB时,提升物体

7、的重力关系为 GAG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和绳子拉力公式的应用,明确有用功和总功以及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关键。21 (2018枣庄)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 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 左 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 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 即可。(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

8、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小李 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 O 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 这个作用在杠杆 O 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5不影响杠杆的平衡。 。【分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测量力臂;(2)设一个钩码重为 G,杠杆一个小格是 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向那端下降,要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移动那侧钩码;(3)根据钩码个数与每个钩码的重力求出

9、测力计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图丙弹簧测力计方向向上,容易测量力臂,图丁方向不与杠杆垂直,不易测量力臂;(4)过支点的力,力臂为零。【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 )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 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 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即 4G2L2G3L,左端大,故左端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个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要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平衡;(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力臂垂直

10、,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图丁的力不与杠杆垂直,力臂不方便测量,图丙好;(4)杠杆在 O 点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与杠杆自身重力都过杠杆的支点,力臂为零,这两个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故答案为:(1)右;(2)左;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3)小李;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4)这个作用在杠杆 O 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不影响杠杆的平衡。【点评】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实验,考查了杠杆的调平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过支点的力对杠杆的影响,要注意分析力和对应的力臂。7 (2018潍坊)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6A

11、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解析:图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设一个钩码的重为 G,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G3L=3G2L;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则: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1G3L,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2G2L,由于此时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右端下降。故选 B。23 (2018潍坊)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 400N 的货物所用拉力恒为 240N,货物被匀速提升 10m。求:(1)工人做的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1)由图知,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10m=20m,工人做的功:W总=Fs=240N20m=4800J;

12、(2)提升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400N10m=4000J,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0%=100%83.3%。答:(1)工人做的功为 4800J;(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3.3%。13 (2018滨州)滨州)如图所示,重 400N 的物体在 30N 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以 0.1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 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3m B有用功为 400J7C拉力 F 的功率为 9W D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72N解析:A、由图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3s物=3v物t

13、=30.1m/s10s=3m,故 A 正确;B、拉力做功为:W总=Fs绳=30N3m=90J,有用功:W有=W总=80%90J=72J,故 B 错误;C、拉力做功的功率:P=9W,故 C 正确;D、有用功 W有=fs物,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绳,由 =得,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3F=80%330N=72N,故 D 正确。故选 ACD。22 (2018滨州)滨州)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 0.5N 重的钩码若干个。(1)如图 A 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14、)调节,直到杠杆在 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支点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 对平衡的影响。(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象如图 B 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 F1=1.5N,动力臂 L1=0.1m,阻力 F2=1N,则阻力臂 L2= m。(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8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 C 的实验,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

15、C 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 0.5N,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解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1.5N0.1m=1NL2,得:L2=0.15m;(3)只有一次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种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不合理。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 C 的实验,此实验能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所以利用图 C 进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40.5N35cm=3N45cm,左右相等,杠杆在水平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