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57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52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二二)学案目标 1.理解实词推断的方法。2.掌握实词选择题的技巧。方法梳理 文言实词的掌握,一靠平时点滴的积累,二靠临场推断方法和能力。不仅是多义词需要 在语境中推断其义项,而且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尤其在翻译题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 句一时无法理解,特别需要有根据语境推测文意的方法和能力。实词理解题,有时并非完全 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清楚无误地记得实词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来推 测词义。为此,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实词推断,最重要的是分析实词所在的句子语境,包括处于什么地位(词性)、应该有什 么样的含义(内容)、实词本身所传

2、达的信息(词义引申)。实词推断方法很多,如:组词推断。 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是古代单音词的继承和发展。组词推断,即以文言单音节实词 A 为语素 组成双音节合成词 AB 或 AC,依据 B 或 C 可推知 A 义。如“赞助” , “助”是“帮助、辅助” ,可推知“赞”为“助”义,又如 2009 年山东卷“犯风而罢虞人”中“犯”可组词为“冒 犯” ,可见“犯”是“冒”义。字形推断。依据形声字的形旁或其造字法如会意、指事等 推断其义。如“趋”字, “走”为形旁,自然与走路有关。成语联系法。即借助现代汉语 中的成语来推断。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而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对称推断法 1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排比

3、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 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 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演练体悟 (1)充分利用句中加“”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 殚其地之出,其庐之入。竭答:_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戴答:_ 则思始而敬终。慎答:_ 忠不必兮,贤不必以。用答:_ (2)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对称法的运用。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 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也。 诗

4、云: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_推断方法: _ (二)连文推断法 1方法点拨文章中语句连贯,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连的,所以可联系上下文语境 来推断词句之意。如五人墓碑记中有一句“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其中“皦皦”一词 较难理解,可联系上一句中“湮没不足道”和“独”推断出。 “不足道”即“不值得称道” , “独”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可见“皦皦”应与“不足道”相反,即“光荣显耀”之义。这种 方法不同于利用对称特点的推断句,而是主要借助于上下句语意连贯的特点推断。 2演练体悟 (1)利用连文推断法,试推断下面短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孟子去齐,充

5、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曰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 人 。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 答:_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 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 斗,不胜,走如鲁。(2005 年北京卷吕氏春秋慎行) 答:_ (2)利用连文推断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 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 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

6、存以窥 陛下。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史记季布栾布 列传) 答:_ (三)词性推断法 1方法点拨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 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2演练体悟 (1)(2010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7、?望时而待之,孰与应 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 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节选自荀子天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天而思之 大:尊崇,形容词作动词用 B因物而多之 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 C物畜而制之 物:把当做物质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D思物而物之 物:把当做物质,名词的意动用法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孰与骋能而化之 骋:施展 B有物之所以成 有:掌握 C故错人而思天 错:错误 D则失万物之情 情:本性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1方法点拨 高考文言文阅

8、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考生要善 于根据课本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如 2010 年山东卷第 9 题, “薄”可联系陈情表中“日薄西山”中的“薄”印证, “卒” 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中的“卒”印证。 2演练感悟 (1)(2008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2)实词出自课本 听:_ 壁:_ 迫:_ 度:_做文言实词选择题的方法

9、技巧有哪些?1方法点拨 做文言实词选择题的方法其实是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要特别注意以 下三个技巧: 巧妙使用命题规则解题 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常见的文言实词,难度过低的和过高的实词不会纳入考试范畴, 但高考所考的文言文中不可能全是考生熟悉的,肯定也有难度较大的词,考生不要被题中出 现的陌生词语吓住,因为这些词大多只是起干扰作用,一般情况下命题者会将它们的意思设 为正确的。相反,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比较熟悉的词,它的解释恰恰是常见却又常常出 错的。这叫疑熟信生法。 高考还有一种设错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诱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 今解古的错误。 代入检验法 把这些实

10、词义项代入到原文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即为正确答案。反之, 则错。这种技巧是必须使用的。 排除法和认定法相结合 实词题一般是三对一错,我们可以认定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选项,把它排除掉,对没 有把握、持怀疑态度的选项,则可推断,或代入,根据上下文甄别。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指龚春所)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公笑而谢之。公以藩长致政 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 南平社长。一日,与诸亲朋游,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

11、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 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袁中 道龚春所公传 ,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绝倒:极为佩服 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 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 烂:光鲜亮丽 D俱以游倦晏起 晏:安逸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 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北齐书循吏传)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河王岳拜司州牧 拜:拜见 B闻业(孟业)行 行:出行 C业形貌短小 形:形体 D后寻业断决之处 寻: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