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926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3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39 筛选信息筛选信息(二二) 全文信息筛选整合全文信息筛选整合学案目标 1.掌握筛选整合全文信息题的方法。2.掌握高考考题设计错误选项的方 法。一、试题特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立足于全文,整体来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 整合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也是论述类阅读中的难点,是影响考生得分的关键考题。 1提问方式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某某内容表述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解释,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选项特点 选项表述不只是摘引语句,而是更多的信息整合,重新“拼装”重组。 3筛选特

2、点 立足于全文,要求全方位、多角度、不同层次的筛选整合。 二、做题要求和方法 做这种题,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整体意识,因为这种信息筛选多是放眼全文的,所以, 必须要把握全文内容主旨。二是细节意识。这种题选项错误点设计极细小,稍一粗心就放过 去了。特别需要对选项细读、读细,一个字都不放过。 做题强调三个步骤:第一,细读勾画,把握要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选择题所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主旨、作者最新见解的语句予以圈点勾 画,这样既可以增强对选项真伪辨析的明朗化程度,以减少选项与原文信

3、息比照的数量,又 可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第二,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信息筛选与整合,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在明确 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较明朗的选项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所对应的文本信息,斟酌比 照。 第三,选出答案,复核锁定。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一下排 除干扰项的依据之所在,以确保答案正确无误。 三、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 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

4、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是集乐、歌、舞、礼为一 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 478 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 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 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 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 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 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

5、,总计 达 196 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 739 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 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 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 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 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 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 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

6、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 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 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 “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 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 ,对于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1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

7、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 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 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C祭祀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 的涵义。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 ,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 价值。如

8、何识破命题人常用的干扰陷阱既然是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命题者往往选择关键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装” “焊接” 。就 是在原文信息重新“组装”的过程中,命题者做了“手脚” ,有意设置错误点干扰你,迷惑 你。当然,考生必须识破这些“手脚” 。识破的办法只有一个:锁定文字,仔细对比。符合 原文的,就正确;反之错误。那么,这类题目常见的干扰陷阱有哪些呢? 1曲解文意 故意对原文语句作貌似合理的实则错误的理解。这种干扰方式,从原文 摘引信息没有错,错就错在对它的曲解上。 选项:(2010江西卷第 7 题 B 项)为了展示国家强力,罗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 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血腥表演。

9、原文: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 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 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 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 比对分析 罗马人喜欢看血腥表演目的不是“展示国家强力” 。目的理解错误。 2无中生有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 说法。(也叫“于文无据”) 选项:(2010四川卷第 6 题 D 项)“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 最高水平。 原文: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

10、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京裱” 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 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比对分析 选项中“代表最高水平”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根据。3颠倒错位 指的是命题者把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颠倒了顺序后造成的错误。如把事 物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原因和结果颠倒、条件和结果颠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颠倒等。 选项:(2009 年福建卷第 9 题 C 项)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 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 。 原文: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

11、 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 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 了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 比对分析 原文是说在这个复制的时代,似乎什么都可以复制。并不是因为复制器官, 因此说是一个“复制的时代” 。这叫强加因果,或因果错位。 4改变范围 指的是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 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夸大其词”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命题技巧,它往往表现为故意夸大

12、某方面的内容,如对 优点、作用、前景等的评价。 “故意缩小” ,这是与第一种方式相对而言的,即人为地对某些 内容故意往小处说。 选项:(2010 年全国卷第 6 题 C 项)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 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原文: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 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 比对分析 据原意,两种文化交流可以有多种途径和话语,而选项把“变形的话语”当 成“唯一的” ,这叫夸大,有点绝对化了。 5张冠李戴 顾名思义,这种方式就是将本属于甲事物的特性、用途等“移植”到

13、乙 事物上,让考生形成一种错觉,从而出错。 选项:(2010 年湖南卷第 14 题 D 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 将更为向往。听课记录: 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 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 得日益突出。 比对分析 原文只是对“高情感”向往, “强竞争”只是产生高情感的原因之一,错把 原因当对象。 6以偏赅全 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 注:(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

14、都、 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 总是、有时、偶尔等)。 选项:(2010 年天津卷第 6 题 D 项)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 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原文: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 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 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 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比对分析 从原文

15、可知,生态德育关注的范围很广,不只是仅仅关注“人在自然界中的 生存状态” 。选项是典型的以偏赅全。 演练体悟 试着将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干扰类型。 1选项:(2009 年山东卷第 8 题 D 项)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原文: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 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潘衍桐两浙 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 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 ”这里的 “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 比对分析: _ 干扰类型: _ 2选项:(2007 年山东卷第 8 题 B 项)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 称为“卢城” 。 原文: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 比对分析:_ 干扰类型:_ 3选项:(2007 年山东卷第 8 题 C 项)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 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 原文: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