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572383 上传时间:2017-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200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带动社会投资、刺激居民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三大因素。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社会需求不足,启动经济的着眼点就是要实行鼓励性消费政策,希望百姓多消费、多投资,启动国内市场,缓解乃至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方面的力度可谓不小,但对消费市场产生的效应离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居民消费启动效果不明显,除居民收入增幅减缓,消费差距拉大,支出预期提高等因素影响外,主要是消费政策不配套,鼓励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消费市场的正常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推进住房商品化的同时,各地却以

2、种种理由不同程度地限制汽车的消费,从而使汽车这个能大量回笼货币的商品,没有发挥其对经济应有的拉动作用。因此,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应考虑放宽汽车消费政策,鼓励居民购买汽车。 汽车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汽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综合竞争力水平的体现。汽车作为一种价高值大的消费品,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决不亚于住房。许多国家都把汽车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美国、日本、德国等由于汽车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跃。汽车产业作为一个不断融入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对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非常大。它的发展要求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因此可对高科技行业起较大的推动作用。它还是一个经

3、济总量很大的产业,如汽车工业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汽车工业占该国 量的8%。 2、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首先是它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 156 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住宅业只能带动 45 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见,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真正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其次,汽车类商品对货币的吸纳量不可低估,尤其是在它们刚开始商品化的时期,吸纳量尤其巨大。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了汽车对经济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发展汽车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4、汽车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统计数字表明,汽车工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是 10 到15 个。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发展汽车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明显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4、住与行消费的双连动,必须激活刺激汽车消费。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郊区的商品房一般比市区的价格低很多,如果大力刺激汽车消费,在居民购买商品房的同时,交通问题也能同时解决,就能使住与行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快地推动我国住房商品化进程,起到互相推动,双向连动的作用。 目前哪些因素导致汽车消费需求不振呢?主要是: 1、价格居高不下仍成为汽车进行家庭的消费瓶颈。 2、价外收费多

5、而乱。 3、限制消费措施五花八门。近年来,一些地方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并未随着改善消费环境、刺激消费的大政策及时调整。限制消费政策导致本来不算大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造成人为的过剩;本来需要和可能满足的群众购买欲望,得不到满足;最为重要的是国家不能及时收回货币,企业生产困难,发展乏力。目前,居民对汽车有多大的消费潜力?在我国,目前以个人或家庭为目的的出行主要集中在家庭收入相对较高的阶层,家庭汽车占有的份额很小。这一方面反映了家庭轿车并不普及的现状,另一方面又表明了我国家庭轿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对于汽车,人们关注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一是尽快制定汽车消费政策,从政策上鼓励汽车消费,取消限制措施;二是多方配合,启动汽车市场,尽快实施燃油税,取消一切强加在用户身上的负担;三是制定汽车法,形成全国统一汽车市场,取消地方保护和市场割据的规定。 当务之急的是应转变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汽车消费氛围。要把发展汽车作为扩大内需的突破口之一,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迅速采取措施。如果不消除短缺经济时代限制消费政策的影响,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就存在着严重障碍,消费市场就难以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