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641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怀古迹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其三)一、诗人名片杜甫长安到四川的四年流浪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只身逃出长安,投奔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的从八品的谏官。不久因上疏触怒肃宗,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于是丢弃官职,进入当时尚为安定的四川。从安史之乱爆发到入川的四年,国家动荡,百姓流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与艰难。他的诗歌创作,因有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巅峰, 春望及“三吏” 、 “三别”等名篇,均写于这一时期。二、诗词故事杜甫醉酒上元二年,严武镇守成都,奏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安排他在自己的帐下做幕僚。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尽管他的职

2、位在杜甫之上,可他对杜甫却很有礼貌。不过,杜甫有时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严武偶尔到他家时,他连头巾都不戴。有一次,杜甫喝醉了酒,坐到严武的椅子上,瞪着眼对严武说:“严挺之(严武父名)乃有此儿!”严武是位节度使,性格火暴,看到杜甫这样的举动,表面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实际却怀恨在心,想杀掉杜甫。只是因为严武母亲百般阻拦,杜甫才没被杀掉。三、文题背景咏怀古迹五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是杜甫流寓西南途中的作品。这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处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的作品。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

3、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这第三首诗想到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 “一去”两字,是怨的开始, “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群山/万壑/赴/荆,生长/明妃/尚/有。门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读平声)论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4、。提示 “怨恨”是本诗的诗眼,也是本诗的感情基调,它既有昭君之怨,更有作者之怨。二、悟读,诗情画境乘一匹白龙神马,在塞外的漫天大雪中踟蹰不前。一袭红色的披风,将呼啸的北风漫卷。怀抱汉宫的琵琶,用纤纤玉指,将幽怨的古曲轻弹。你的浅吟低唱,飘过万里关山,跨越历史千年,至今仍在流传。你是汉宫秋月中的婵娟,你是吾辈心中永驻的红颜,你是民族的英魂啊!孤身远嫁塞外,遁入草莽和腥膻,用青春传递着国人的良善。三、品读,鉴赏评析1联系全诗说说昭君“怨恨”的具体内容。答案 昭君的怨恨有美人不得宠的怨恨,但更主要的还是远嫁异域女子怀念故乡的怨恨和幽思。2 “群山万壑赴荆门”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

5、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 ,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作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3颔

6、联对仗工整,是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答案 “一去”对“独留” , “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 ,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 “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 , “朔漠”即北方的大漠, “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是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 一天天、一年年,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

7、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独,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4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答案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5诗中王昭君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答案 本诗塑造了美丽、孤独、思乡和幽怨的女子形象。昭君的身世正暗含了诗人的人

8、生经历。昭君在汉宫时,因为奸佞小人的从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远嫁塞外,死后也没有归葬故里;诗人自己也是因为忠贞于朝廷而遭到排挤,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乡,其处境与昭君何其相似。所以说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不过,诗人只是从形象落笔,不发抽象的议论,但是“独留青冢向黄昏” 、 “环珮空归月夜魂”的昭君这个悲剧形象却是跃然纸上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 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1)诗中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才能、功绩的句子是哪几句?答案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2)这首诗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且议论高妙,写得极有情韵。请简要分析。答案 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足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进;如果把首联比做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