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618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一课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四方异声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普通话和方言学习重点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诵读。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语音的差异。通过阅读引子“打人的理发馆” ,思考:这个相声片段说明了什么?答: 答案 (1)方言对人们的日常交际有较大的影响。(2)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差异。阅读“乡音知多少” ,思考:粤语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何区别?答: 答案 粤语同现代汉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很大差别。书面上,同一意义二者的用字差别很大。同一事物名称不同。粤语句子中夹杂着普通话里没有的方言词汇,句子中多夹杂只表语气的生冷字。(1)粤语语音特点:有

2、入声,韵母中的元音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别,声调多(九种),没有“zh/ch/sh,z/c/s”等声母,没有轻声、儿化音。(2)粤语的词语特点,由于读音不同而说成(写成)了不同的词,使用了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3)粤语语法结构特点:可以用量词直接加名词构成一个名词词组,而且这个量词还能起到“这/那”这样的指示词的作用。1什么是方言?现代汉语分几大方言?答: 答案 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或者说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因地域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方言,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2普通话有何地位?答: 答案 普通话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

3、作用的权威方言。普通话在我国的这种地位是有法律保障的。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01 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更进一步把普通话确立为国家的通用语言。3学习普通话的途径有哪些?答: 答案 (1)勤查字典、词典。经常查 2005 年以后出版的字典,不可查老字典。(2)读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学习其中的用词和语法规律。(3)跟广播电视的播音员学习普通话,纠正误读字。(4)平时说话尽量用普通话。(5)建立误读字、词、语法档案。经常搜集并及时纠正日常语言交际时出现的误读字、错用的词及不合适的语法。(6)寻找误读规律。如把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在读音和调号方面的对应情

4、况进行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纠正方言读音中的错误。1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B不同地域的方言难以听懂,有的是同样的词语而读音不同,有的是同样的意思用了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有的是语法结构有差异。C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而在粤、闽等方言里却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这对于我们研究古汉语的语音和古代诗歌的平仄很有帮助。D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在北京地区仍然要学习推广普通话。答案 A解析 中国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

5、,还有其他民族的语言。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纨绔(ku) 内讧(hn)箴言(zhn) 桎梏()B麻痹(p) 徜徉(chn)旖旎(y) 戏谑(xu)C皈依(u) 婆娑(su)砧板(zhn) 翩跹(xin)D囹圄(y) 巨擘(b)阴霾(mi) 田塍(tn)答案 C解析 A 项“绔”读“k” 。B 项“痹”读“b” 。D 项“塍”读“ch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泥泞(nn) 辞藻(zo) 挑剔(ti) 足癣(xin)B狩猎(shu) 洗涮(shu) 折耗(zh) 发指(f)C潜力(qin) 婀娜(nu) 粗糙(co) 包庇(b)D口角(j

6、u) 滂沱(pn) 淙淙(cn) 呆板(di)答案 C解析 A 项“泞”读“nn” , “癣”读“xun” 。B 项“涮”读“shun” , “折”读“sh” 。D 项“滂”读“pn”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号 ho 号叫 号丧 哀号 号啕大哭B强 qin 强制 强迫 强化 强词夺理C帖 ti 字帖 碑帖 请帖 服帖D累 li 累计 连累 累赘 危如累卵答案 A解析 B 项强迫 qin,强词夺理 qin;C 项字帖 ti,碑帖 ti,请帖 ti;D 项累赘li。题型 识记现代汉语字音例题 1 (2013浙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7、A旋涡(xun) 按捺(ni) 蜜饯(jin) 稍纵即逝(j)B桑梓(z) 鬈发(qun) 昭示(zho) 图穷匕见(b)C混搭(hn) 盘桓(hun) 喷香(pn) 扛鼎之作(kn)D潜伏(qin) 佝偻(lu) 拙见(zhu) 戛然而止(ji)答案 B解析 A 项“捺”读“n” 。C 项“扛”读“n” 。D 项“拙”读“zhu” 。例题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量刑 量杯 量入为出 质量并重B澄沙 澄碧 江澄如练 澄清事实C馈赠 匮乏 功亏一篑 振聋发聩D空间 间距 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答案 C解析 C 项都读 ku。A 项“量杯”中的“量”读 lin,其余读 l

8、in;B 项“澄沙”中的“澄”是使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之义,读 dn,其余读 chn;D 项“亲密无间”中的“间”是隔阂之义,读 jin,其余读 jin。解题技巧 一定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要看清题目要求,尤其看清题干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 ,是选择“全部相同的”还是“全不相同的” ,是单看“注音”还是“字形和注音” 。不要受考前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的定势影响。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析。做选择题使用排除法,是建立在认定该字有误的基础之上的。如能果断地认定有误,则直接排除,这样可大大降低不少做题的干扰。注意命题者的思路和倾向性。如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如“枕藉 ji”)正

9、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如“枕藉j”)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 m”)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 b”)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常读音(如“押解 ji”)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叶韵 xi”)一般很少标错音。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宫阙、揶揄、巨擘、宽宥、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汇要能切实掌握好。此外,我们要熟悉普通话异读审音表 ,碰到“骑、荫、凿”这一类已经统读的字音就不要再进行异读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蓓蕾(bi) 哺乳动物(p)裹挟(xi) 便宜行事(bin)B粗

10、糙(zo) 热泪盈眶(kun)剽悍(bio) 趁热打铁(chn)C标识(zh) 面带愠色(yn)殷红(yn) 提纲挈领(q)D露面(lu) 荆棘载途(zi)拘泥(n) 长吁短叹(x)答案 D解析 A 项“哺”读“b” 。B 项“糙”读“co” , “剽”读“pio” 。C 项“挈”读“q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偏裨(p) 裨将(p) 裨益(b)矜持(jn) 戟矜(qn)B封禅(chn) 禅让(shn) 禅杖(chn)殷实(yn) 殷红(yn)C畜牧(x) 畜牲(ch) 畜产(x)监生(jin) 监督(jin)D矿藏(cn) 宝藏(zn) 躲藏(cn)挑衅(ti

11、o) 挑拨(tio)答案 A解析 B 项“封禅”的“禅”读 shn。C 项“监督”的“监”读 jin。D 项“挑拨”的“挑”读 tio。3下列各组词语中,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散 sn 散漫 散落 散兵游勇 散装饼干B丧 sn 丧失 丧钟 丧权辱国 丧魂落魄C落 lu 落户 落差 大大落落 落花流水D冠 un 衣冠 树冠 冠冕堂皇 冠状动脉答案 D解析 A 项“散落”的“散”读“sn” 。B 项“丧钟”的“丧”读“sn” 。C 项“大大落落”的“落”读“lu”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殚精竭虑(dn) 莘莘学子(shn)罄竹难书(qn) 鲜为人知(xin)B分道扬镳(bio) 暴戾恣睢(z)炙手可热(zh) 恪守(k)C戎马倥偬(kn) 咄咄逼人(du)猝不及防(c) 绿林好汉(l)D负隅顽抗(u) 栩栩如生(x)惴惴不安(zhu) 喟然长叹(ku)答案 A解析 B 项“恣”读“z” 。C 项“倥”读“kn” 。D 项“隅”读“y”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