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572353 上传时间:2017-04-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市场定位调研分析报告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1贵州三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贵阳三利商贸城项目汽 车 市 场 定 位 调 研 分 析 报 告 书(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2目 录第一部分 汽车市场调研分析4第一节 中 国 汽 车 市 场 现 状 及 其 发 展 前 景4一、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态势4二、 汽车产业政策导向5三、 发达地区汽车市场的新兴模式6第二节 贵 阳 市汽车市场调研分析 8一、贵阳市汽车市场整体布局态势8二、贵州汽车相关产业的现状8三、贵阳市汽车市场业态分布9第三节 贵 阳 汽车市场的市场特点分析(调研结论)12一、政府职能部

2、门对汽车市场布局的政策引导力度较弱 12二、硬件落后是贵阳各汽车市场的通病 13三、汽车市场经营理念与市场消费特点不一致 13四、业内各销售服务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13五、业内各销售服务业态未能协调发展 14六、业内缺乏龙头性或指标性市场(或企业)的领航员角色 14七、贵阳汽车销售服务业其它相关信息总结 15第二部分 三利商贸城项目定位分析15第一节 汽车市场定位思路15一、项目开发背景15二、项目用地状况15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实施方案16一、建设规模16二、实施方案16(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3第三节 三利商贸城商业业态定位建议16一、商业业态定位16二、规

3、划设置建议17三、商业服务与商业文化软件建设18第四节 项目实施建议19一、方案一:强强联手的招商引资思路19二、方案二:招商计划20三、综合结论20第三部分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21第一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1一、投资估算21二、资金筹措21第二节 项目经济评价21一、项目投资情况及资金使用计划21二、投资估算22三、营业收入估算22四、营运成本估算24五、财务效益分析24六、贷款偿还能力分析24七、评价结论24附件 贵阳主要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市场)一览表附件 模拟招商情况附件 财务现金流量表(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4三利商贸城项目汽 车 市 场 定 位 调

4、 研 分 析 报 告 书第一部分 汽车市场调研分析第 一 节 中 国 汽 车 市 场 现 状 及 其 发 展 前 景一、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态势未来 20 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年均 7%以上,人均 由 1000 美元增长到4000 美元,预计在这期间居民汽车消费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即如果每年递增 10%,10 年后的汽车销售量将达到 830 万辆;如果每年递增 15%,将超过 1290 万辆。那时,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远未达到世界水平,也未达到同等人均 家的水平。(一)中国汽车产量情况生产年份 1980 年 1990 年 1992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2 年汽车产量(万辆) 22

5、 50 100 150 200 325从以上图表分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80 年产量 22 万辆,0501001502002503003501980 1990 1992 1995 2000 2002产 量 ( 万 辆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590 年 50 万辆,在 10 年期间,增长了 ;2000 年达 200 万辆,10 年又增长 4 倍。特别是最近两年,产量增长速度达 30%,由此我国汽车行业已进入了起飞阶段。汽车产业的发展,跟国民经济收入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均 到 1000 美元时,汽车将进入转型期,私家购车的比重增大。

6、(二)中国私人汽车情况年 份 1998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4 预计 2010 年私人汽车(万辆) 424 770 969 1000 2000最新统计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 1000 万辆,平均每 130人就拥有一辆私人汽车。汽车业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渡过公务购车、商务购车阶段,迈入私人购车的新时期。截至 2002 年年底,我国私人汽车达 969 万辆。今年 1 至 4 月,全国共销售汽车 136 万辆,私人购车至少占 80 万辆。这样,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 万辆,预计到 2010 年将达到 2000 万辆。 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用

7、了 7 年时间从 100万辆增至 500 万辆。从 2000 年到 2003 年年初,仅 3 年多的时间,私人汽车保有量就从500 万辆增加到 1000 万辆。截至目前,我国私人购车比例达到 60,私人汽车占整个民用汽车保有量的近五成,私人汽车增幅超过单位用车 20 多个百分点。 2010 年我国私人汽车预计达到 2000 万辆,意味着在 7 年时间里净增 1000 万辆。汽车的寿命一般为 10 年,在这段时期内,至少有一半(500 万辆)要报废和换新车,即新增加 500 辆,共实现买卖交易约 1500 万次。二、 汽车产业政策导向(一)汽车关税政策中国 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关税的降低,允许

8、国外的部分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从关税来说,尽管国产汽车有 5 年的过渡期保护,但进口汽车关税从目前的 100降到 5 年后的 25,并不是 5 年期满后才开始降,而是从第一年就开始了。实05001000150020001998 2001 2002 2003 2010私 汽 ( 万 辆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6际上第一二年降幅最大,因此国产汽车必须在进口汽车之前先行调低价格。(二)取消不合理收费及地方保护措施在全国计划会议上,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谈及刺激消费、拉动增长时,将促进轿车消费摆在了所有消费的第一位。表示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更有力地拉动经

9、济增长,加快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坚决取消对购买轿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三)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制订汽车业资深学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新光透露,经过多轮讨论,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已经制订完成,目前正等待国务院审批。该政策涉及到的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已正式发布。这对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四)金融体制改革刺激汽车消费金融业体制的改革,银行降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三、 发达地区汽车市场的新兴模式(一)广东汽车市场广物汽贸的加盟连锁模式广东汽车市场是广东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公司在广州市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大型机动车交易市场,是目前广东省乃至

10、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机动车集散交易中心。广东汽车市场占地七万平方米,代理经销 150 多个型号的进口、国产名车,常年备有3000 多辆展车供客户选择。自 1997 年开业以来,汽车交易每年稳步增长,总交易量已突破 25 万辆,销售总收入亿元。从年开始引入汽车连锁经营模式,目前连锁网络已达多家,覆盖全省和省外部分地区。销售额在广东市场占有率约为,在广州地区市场占有率为 。广东汽车市场建有汽车多功能展销大厅、大型自选车场、名优品牌专卖店、进口汽车展销大厅、汽车消费贷款服务中心、检测维修服务大楼。主要功能包括:新车销售、旧车交易、汽车租赁、信贷消费、检测维修、配件供应、集散配送、专业服务。可以从“看车

11、、买车、租车、供车、换车、修车” 等不同角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公安车管部门、刑侦部门、购置税征收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驻场联席办公,实现了购车一条龙,让车主不出市场,就可方便快捷地办妥各种手续。并且“一次购车”,即可享受“终身服务 ”。广东汽车市场设有奔驰、丰田、日产、本田、宝马、欧宝、欧雅、凌志、富豪、大宇、(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7别克、奥迪、捷达、帕萨特、桑塔纳、金杯海狮、夏利、红旗、解放、五菱、松花江、昌河、长安、庆铃等国内外名牌专卖店和销售中心。目前,广物汽贸正在珠三角、福州、厦门、南宁、武汉、南京、重庆、成都等汽车消费重

12、点城市选择合适企业进行收购,扩充全资或控股连锁店,今年底直营连锁店将超过家;另一方面,积极吸收条件具备的企业加盟,通过低成本策略加快扩张。同时,还计划今年在香港设立第一家直营连锁,并陆续完成在澳门、东南亚国家的布点,而且将逐步引入国际著名汽车经销商或汽车生产商入资连锁企业,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广物汽贸配送中心拥有汽车中转库万平方米,向连锁分店配送的大型载运车辆,其它各类载货车多辆。前年向各分店年配送总量已达万辆,金额多亿元。到今年底,整个广物汽贸连锁店将达家左右,届时每年销售、配送汽车可达万辆。今年底,广物汽贸还要把所有连锁店统一联网,明年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和服务链管理,将上下游企业有机连接,建起一个“网上汽车商城”。(二)北京亚运村车市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四月份,北京市亚运村车市推出“一站式”服务,即购车后,上牌照、缴纳养路费、办环保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