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347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定位思维导图最新考纲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成因。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根据自然带的类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确定南北半球和坡向。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 识 整 合)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

2、环等。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光合作用能热能分解呼吸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续表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

3、交换、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须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如下: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题 组 递 进)1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

4、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流水位降低 土壤肥力下降A B C D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答案 (1

5、)A (2)D2(2012上海地理,47)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4 分)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 分)答案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考点二 陆地自然带 知 识 整 合)1成因: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

6、类型。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续表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影响因素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分布特征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深 度 思 考)图形记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注意: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

7、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题 组 递 进)1(2013江苏地理,5)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温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A B C D解析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没有

8、经过热带雨林带,非洲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答案 C2(2012浙江文综,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 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从宝鸡向西北到兰州再到酒泉,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渡。答案 D32012江苏地理,27(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 分)材料一 上图是我国第

9、28 次南极科考航线和 P 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 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分析 P 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 分)解析 P 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其分异规律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考点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知 识 整 合)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10、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因素地区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性分布地方(现实状况)成因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海陆分布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地形起伏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

11、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欧洲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广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叶林带续表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水分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灌溉题 组 递 进)1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1)(2)题。(1)四个箭头方向中,

12、出现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Aa Bb Cc Dd(2)上述非地带性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岩石性质解析 a、c 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方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方向的变化受山地地形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答案 (1)D (2)A22013北京文综,40(2)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10 分)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 分)解析 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巴西高原的东部沿海地带,纬度低,

13、气温高,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地位于中纬度高大的安第斯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形成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答案 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1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按照地带性规律

14、,1 题 d 地区为大面积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受到山地的阻挡,西风难以进入,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只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区。2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 “改变” “约束” “块状”四方面。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块状:位于热带荒漠

15、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读 图 指 导)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

16、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