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345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6章人口的变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定位思维导图最新考纲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考纲解读 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考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知 识 整 合)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2人口增长的特点由下图可判断出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判断依据:图 1 中人口增长曲线上扬)(2)时间 差异农业革命

2、前:人口增长缓慢(判断依据:图1中a段曲线平缓) 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判断依据:图1中b段曲线坡度增大 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判断依据:图2中c段曲线坡度最大)(3)空间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影响粮食供给不

3、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加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3.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提醒】(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影响外,与

4、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深 度 思 考)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2)老龄化特点: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显著。(3)人口对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题 组 递 进)1.(2013课标文综,78)下图示意某城市

5、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 万。据此完成(1)(2)题。(1)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解析 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 世纪 90 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 20 世纪 80 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 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

6、自然增长率大于 20 世纪 80 年代,C 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 世纪 80 年代两者之和大于 1%,20 世纪 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 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 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 20 世纪 90 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 项正确。答案 (1)D (2)A2(2010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下图,完成(1)(2)题。(

7、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解析 第(1)题,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从 1980 年到 2010 年,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还可从图中读出,1980 年本地区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 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从图中 1980 年到 2010 年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地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且出现了明显

8、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亚洲国家中只能是日本。结合日本的国情,与俄罗斯相比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应为能源短缺。答案 (1)B (2)B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知 识 整 合)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类型、特征及转变类型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特征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1)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2)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3)目前中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特别提醒】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深 度 思 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

9、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

10、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左右,死亡率在 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 2%左右。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以下,接近 0,甚至是负值。题 组 递 进)12011 年中国、印度先后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读下表回答(1)(2)题。年龄构成总人口20002010 年人口平均增长率 014 岁1559岁60 岁及以上中国13.4 亿0.57%16.6%70.14%13.26%印度12.1 亿1.76%32%60.4%7.6%(1)中国、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传

11、统型、传统型 B现代型、现代型C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2)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劳动力充足,积累多 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A B C D解析 (1)中国 20002010 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低于 1%,属于现代型;印度20002010 年人口平均增长率高于 1%,属于传统型。(2)本题可用排除法,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少。答案 (1)C (2)C2(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完成(1)(2)题。(1)

12、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 B C D解析 第(1)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 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 项错误;199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 项错误;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20以下上升至 20以上,D 项正确。第(2)题,通过对 20

13、10 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次高的为亚洲,最低的为欧洲,次低的为北美洲。答案 (1)D (2)C考点三 人口的合理容量 知 识 整 合)1环境承载力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解如下: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续表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大小关系某一地区

14、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深 度 思 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如下表所示: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题 组 递 进)1(2013上海地理,1314)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

15、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回答(1)(2)题。(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a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B C D(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B C D解析 第(1)题,考查人口容量的计算。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a 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所以选择 D 项。第(2)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和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所以选择 C 项。答案 (1)D (2)C22011北京文综,36(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 分)解析 绿洲分布特点直接从图中读出;本区域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低。答案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