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2970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循着线索理一理由表及里想一想1上海竹枝词有“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 ;成都竹枝词有“汽车更比包车好,男女相逢坐一堆” ;北京竹枝词有“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以上竹枝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 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精神。219 世纪 80 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诗中所赞是什么通讯工具?当时还有什么新式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提示 工具:电话。新式工具:有线电报等

2、。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3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创办过程?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提示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自办到中国人自办的过程。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4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曾说:“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

3、经不断的变化了。 ”巴雷特的话反映出互联网哪一方面的特点?提示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储量大的特点。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在近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西方先进的交通、通信方式的传入,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近代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4、探究点一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未考史料读出史论教你读史 史料一指出国人办报“ 推 动 了 维 新 运 动 的 发展”,说明办报活动与当时现实斗争关系密切。 史料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5、 1898 、 、 、 、 、 、 、 、 、 、 、 、 、120 、 、 、 、8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史料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你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报纸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史料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光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教你读史 史料三中革命党人创办民报等报刊宣传革命思想,说明报刊是当时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和武器。 据以上史料,归纳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史论形成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五

7、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点二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的更新已考史料命出新意史料一 (摘自 2010 年天津高考 T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史料二 (摘自 2014 年天津高考 T13)20 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

8、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1)史料一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改编题答案:天津城市化进程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2)史料二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的?新创题答案:通讯:电话在百姓生活中使用广泛,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汽车成为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服饰:世界名牌服饰走进寻常百姓家,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3)根据上述史料,概述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新创题答案:交通、通讯工具日益科技化(现代化),与世界(西方)的差异日益缩

9、小。总结升华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更新历程1交通、通讯的发展(1)出行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是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了传统的轿子、马车,随后机械动力牵引的汽车、火车、飞机等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2)通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先是近代邮政,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信事业也从 19 世纪后期迅速发展,并于 20 世纪上半期实现了由有线电报到无线电报的飞跃,而电话用户到 21 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一位。2大众传媒的更新(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90 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0、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广播影视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3)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1(2014全国卷)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

11、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题提示:关键信息:上海是中国的电影制作中心,但北京、天津仍以放映外国电影为主,说明当时存在不利于国内电影业发展的政策因素。答案:C 2(2014浙江高考)右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解题提示:定时空:20 世纪初。关键信息:“世界最文明”是用来修饰“求婚广告”的定语,其词性为形容词,不是名词。答案:D3(2013浙江高考)据中国近代报刊史 , 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 4 000 份左右,半年后增至 7 000 份,一年后达到 13 000 份,最多时销达 17 000

12、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 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题提示:定时空:由时务报可知为维新变法时期。关键信息: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 时务报销量增长 4 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答案:C4(2013江苏高考)1909 年, 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 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

13、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解题提示:抓关键: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答案:C5(2014四川高考,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图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图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解题提示:首先要根据材料二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根据因果联系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然后

14、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从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的更新、社会习俗的变迁等角度进行解释。答案:整理:图中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史观分析类(十一)运用多元史观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是指物质生活、交通、通讯、大众传媒和人

15、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学习时可以运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理解。1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是伴随着外国入侵而来的,它破坏了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吸收西方优秀、健康的文明成果,保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物质生活和文化特色成为重要的话题。2从文明史观看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与交融的结果,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如中山装、旗袍等都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3从近代化史观看中国近现代物质生

16、活变迁和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生活的逐步近代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使中国的思想文化日趋科学化、理性化。4从全球史观看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大大促使近现代中国更快地融入全球,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5从社会史观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统治者上层到平民阶层、从个人到群体,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变化,逐步接受了近代文明的事物,这是社会的进步。自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家庭婚姻、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6从生态史观看近代西方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