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22637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绩效管理驱动理论与绩效管理方法,Company Logo,Contents,第二节 基于工作分析的绩效管理,2,第三节 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管理,3,第四节 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绩效管理,4,Company Logo,第一节 绩效驱动理论,一、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一)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及其分类,(二)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1、从企业外部市场结构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2、从企业外部集群(集聚)与区位环境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三)竞争优势的内部理论企业能力理论1、静态内生论(1)资源基础理论。 (2)核心能力理论。 (3)知识基础理论。2、动态内生论:动态能力理论,(四)运用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促进

2、企业绩效,Company Logo,(一)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及其分类,竞争优势的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in(1939)所提出,而后由霍弗和申德尔把它引入战略管理领域。许多学者对企业竞争优势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基本内涵大体是一致的: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企业具备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具备了取得高绩效的能力。,Company Logo,经济学与管理学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 而经济学的视角是以市场为核心(钱得勒Chandler,1992),管理学的研

3、究视角是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中心,管理者则侧重于从企业外部市场发掘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它也并不排除经济学家从企业内部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企业为核心,管理者侧重于从企业内部发掘企业的竞争优势(它并不排除企业战略管理者从企业之外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外部与内部竞争优势的发掘,可以用科斯的理论(1937)来加以解释。,Company Logo,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1、从企业外部市场结构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 亚当斯密Adam Smith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提出了有关企业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认为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实际发挥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优势,而是比较成本优势

4、。 布朗德JBrander和斯宾塞B Spencer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与规模经济的存在,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生产、出口补贴与保护国内市场等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抢占别国市场份额与经济利润。,Company Logo,海默Hymer,垄断优势论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理论,其优势的获取主要依赖于跨国公司总部利用其垄断优势控制市场自由的竞争行为,追求高额垄断利润。 邓宁Dun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他认为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即资产所有权优势(即别国企业所无法取代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即

5、通过内部市场建立起来的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并使企业所有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优势)与区位优势(即东道国所具备的吸引外资与人才的综合条件等) 。,Company Logo,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结构理论,基于产业选择这一出发点,强调竞争战略必须首先分析有吸引力的行业及其周围环境,而后制定与选择企业竞争战略,使企业尽量避免栖身于无吸引力的行业,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外在环境,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及其价值链上的活动。,Company Logo,2、从企业外部集群(集聚)与区位环境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 马歇尔Marshall认为外部经济性包括由于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企业集

6、群有助于集群内企业间技术信息和新思想的传播与共享。此外,企业集群的发展有助于集群内人才市场的建立,同时为辅助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韦伯Alfred Weber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从经济区位论的观点出发,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Regional factor) 和集聚因素(Agglomeration) 。集中化可以使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一般经常性开支成本”,Company Logo,巴顿K.J.Button的企业集聚理论的独到之处是讨论了企业群落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将有助于对企业变革的激励。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也发现了企业发

7、展的集群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的集群理论,集群现象有多种表现,它有时表现为非相关产品的集群,有时又表现为相关产品的集群。 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著名的 国家竞争优势中,进一步发挥了企业集群的思想。他通过对国家竞争优势的考察发现,绝大多数国家成功的产业都是由企业集群组成的,而非孤立的个体组成。,Company Logo,帕鲁Francois Perrou增长极的概念,他认为经济空间是“各种不同关系的集合”,是一个抽象关系的集合体。他把经济空间分成三大类:即工厂占有由计划所定义的空间;工厂占有作为力场的空间;以及工厂占有同质体的空间。,Company Logo,3、从企业生态系

8、统中为企业寻求竞争优势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nogy)要回答的是哪一类组织能够最好地适应环境并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依赖于他们获取充足资源的能力。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企业通过对有限资源的争夺,经过优胜劣汰,最能适应环境的企业才能够建立与维持竞争优势。种群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竞争与对环境的适应。其不足是忽略了企业对环境的能动作用。,Company Logo,组织生态学(Organizationl Ecology)与种群生态学理论不同,它强调组织之间的合作。它认为组织不是孤立生存的,相反,组织生存于复杂的组织生态系统之中;整个组织生态系统由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的集

9、合构成,组织与环境是互动的;“进化是相互适应者生存(the survival of the ftting) ,而不是最适者生存(the survival of the ftttest) ”,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组织生态系统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适应。该理论框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它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忽视了企业之间的竞争。,Company Logo,Adam MBrandenburger和Barry JNalebuff在其合作竞争(co- opetition)一书中提出的合作竞争的观点与组织生态学中单纯强调合作不同,合作竞争的观点认为企业之间既不可能是单纯的合作,也不可能是单纯

10、的竞争,它们之间既合作又竞争。一个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它同时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微软公司相对IBM公司而言,既是供应商、客户,又是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等。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在不同的条件下,在竞争与合作之间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该理论的不足在于其考察范围的相对狭窄,它主要研究企业与顾客、供应商、互补者以及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至于不同类型行业的企业及其关系并不在其考察的视野之内。,Company Logo,摩尔Jaes FMoore在1993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种新的竞争生态(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一文中,他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Bu

11、siness Ecosystem)的概念。在1996年,摩尔Jaes FMoore出版的竞争的死亡(The Death of Competition)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企业生态系统的观点。在企业生态系统战略理论的框架下,企业不再仅仅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 )的成员,这个企业生态系统成员主要包括行业内外的生产者、供应商、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该生态系统与传统的行业界限没有直接关系,它既可以在传统的行业界限内,也可以在传统的行业界限之外。,Company Logo,企业优势的内部理论企业能力理论,1、静态内生

12、论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观打开了企业的“黑箱”,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独特的资源所组成的,而大多数资源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完成积累,因而企业间才会产生差异;并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 资源基础论有两个假设:一是某个产业内的某个企业根据所控制的资源是异质的;二是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不能完全流动,而且资源的异质性能维持较长的时间(Barney,1991)。,Company Logo,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认为,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开拓产品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其核心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企业间的效率差异,这种差异又使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收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核心能力,它

13、来于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技能的有机融合。,Company Logo,知识基础理论 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效应的实现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拥有的知识和管理能力,所以组织的知识以及相应的企业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企业培植资源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从而在企业最终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出竞争优势。知识又具有难以模仿性,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所以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是竞争优势的根源。由企业知识决定的企业认知学习能力是企业开发新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Company Logo,2、动态内生论: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根本在

14、于:一是开发企业现有能力;二是开发新的能力。现存的企业独特能力是内隐的,存在于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优势、日常事务的处理流程、企业惯例中。这种内隐的能力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而开发新的能力要求企业在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能够迅速整合和重构其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Company Logo,运用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促进企业绩效,从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到企业能力理论再到超竞争理论的演化发展过程,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成为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集合体,并且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竞争优势的外部理论相对于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有几个明显的突破,强调市场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指出行业、区位、企业生态的选择

15、是企业战略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有目的性的主导产业的培育、良好行业竞争环境的规范、产业聚集地的培育、市场秩序的维护等是政府部门不可松懈的职责。而在既定市场环境下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则是企业战略的选择方向。,Company Logo,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论、动态能力论等企业能力理论,作为目前竞争优势的主流学派,将研究的重点从企业的外部转移到了企业的内部,强调了企业内在因素,弥补了外生论的不足。不过静态内生论的分析是以企业环境稳态为前提的,资源的消耗、能力的刚性以及知识的老化都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作为静态内生论的补充,强调不

16、局限于利用现有能力而是构造新的能力。企业能力理论说明,企业不仅要注意目前的盈利能力,还要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关键在于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氛围。,Company Logo,第一节 绩效驱动理论,二、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激励内容理论1、层次需要理论。2、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的ERG理论。3、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4、麦克利兰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5、哈克曼和奥德海姆Hackman和Oldham的工作特性模型。,(二)激励过程理论1、弗洛姆的期望理论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目标管理理论,(三)激励强化型理论,Company Logo,第一节 绩效驱动理论,二、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四)综合激励理论 1、波特和劳勒Porter和Lawler的综合激励模型。 2、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的理论Y理论。 3、超Y理论 4、,(五)运用激励理论提高绩效的几种模式 1、物质激励 2、工作激励 3、目标激励 4、典型激励 5、组织文化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