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21985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8个文言虚词(201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虚词例释,高考文言虚词18个,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以 因 于 与 则 之 乎 也 者(然矣),而,蟹六跪而二螯,假设,1.连词,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人非生而知之者,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顺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佣者笑而应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因果,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目的,而 2.第二人称代词,余知而无罪也,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3.助词,今日之从政者殆而,(耳),(你),(你的),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复音虚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既而】不久,一会儿。,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而后】才,方才。,(2009年广东卷)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

3、此,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何,1.代词表疑问,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大王来何操,豫州今欲何至,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作定语:什么,哪,何不试之以足,妇啼一何苦,开国何茫然,作宾语:什么,哪里,哪里,为什么,怎么(表反诘),这么 多么(表程度),多么,3.代词与“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 “怎么办”“为什么”。,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2、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无何】译为

4、“不久”“没多久”,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何乃】译为“怎能”,乃,1.第二人称代词,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你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2.动词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此乃天也,3.副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竟然,却,才,仅、只,于是,【无乃】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其,1.代词,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于乱石间

5、,择其一二扣之,你(们)的它(们)的 他(们) 我自己 这 那 其中的,其,先生其此类乎 诸君其筹之 吾其还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副词,(推测)大概 (希望)应当 (祈使)还是 (反问)难道,其若是,孰能御之?,(假设) 如果,路漫漫其修远兮 夸夸其谈,语助 无义 相当于“而”,3.连词,4.助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择)是还是,且,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副词,暂且 姑且 将近,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连词,并列又又 并列一面一

6、面 递进 而且 递进 况且,让步关系,尚且,还,【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若,1.代词,若入前为寿,你,2.动词,曾不若孀妻弱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及,比得上 像,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这样、如此,3.连词,天若有情天亦老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如果 或者 和,【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

7、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所,1.所+动词 表的人(事、物、地方)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为+所 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吾知所以拒子矣,原因 用来方法,【所谓】 所说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为,1.介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天行有常,不

8、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吾属今为之虏矣。 如姬为公子泣,给,替 因为 为了 被 对,向,2.语气助词,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反诘,3、动词,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焉,1.代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指代,之 怎么,2.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里 在其中,3,语气助词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表陈述语气,4,助词,形容词词尾,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的样子,它,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表停顿,1.介词,

9、以刀劈狼首 何以战 余船以次俱进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拿、用 凭、靠 依、按 在 由于 把,以,2.连词,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樊哙侧其盾以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果关系,因为 目的关系,来 并列关系,而,3动词,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为,修饰关系,【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作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是】【是以】,“因此”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有以】【无以

10、】 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因,1.介词,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依靠,凭借 趁着,随着 通过 由于,2.动词,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因,相如因持璧却立 秦军解(松懈),因大破之,于是、就,3.连词,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为 因此,于,介词,战于长勺 青取之于蓝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嫁祸于人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臣

11、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在 从 到 比 对于 给 向 被 由于,因为 与,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比较下面句中的“于是”,分析其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余乘,质于齐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于是,余有叹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等同于现代汉语“于是”,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相当一个介宾短语,可解释为“在事上”。,【见于】表示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与,1.动词,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等待 如,比得上 给予,与,

12、2.介词,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遂与勾践禽,跟,同 替,为 被,3.连词,吾与汝毕力平险 与人刃我,宁自刃,和 与其,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通假于“欤”,4、句末语气词,【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于是至则围王离,1.副词,就是 却是 立即

13、,连词,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表因果,那么就;那么 表转折,却;而 表承接,就,便 表承接,就,便 表假设,如果,假如,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连词,2连词,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14、已病矣。(捕蛇者说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连词,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

15、吴),3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论语六则。 2 准则,法则。 以身作则。,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王见之,曰:“牛何之?”,动词,“到”、“去”,太后盛气而揖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他”,代词:“我”,人称代词,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结构助词 “的”,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标志,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