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概念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21982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的概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温病的概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温病的概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温病的概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温病的概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的概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概念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 病 学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熟悉温病的概念掌握温病的特点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目的要求】,历代医家对温病概念的认识,不规范,不统一,1、指伏气温病,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2、指春季的多种外感热病,宋.郭雍:“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节之气中人为疫者,亦为之温。”包括了发于春季的伏气温病和感而即发的新感温病,以及温疫。,3、认为温病即是热病,如王孟英温热经纬讲的就是温病。此外,也有一些医家

2、习称温病为温热病。,4、称温病即温疫,如明末医家吴又可认为温疫即温病。,5、认为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温病的概念,温病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2、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风热、暑热、暑湿、湿热、燥热、温热、温毒、疠气温邪特异性表现在: 外邪(从外侵袭人体) 温热性质显著,易耗阴津 大多有特定

3、的侵犯部位,(二)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1、传染性:大多数温病具有传染性。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吴又可:“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但一些病虽然无传染性如大叶性肺炎、中暑、某些自身免疫病等可归温病范畴。,2、流行性,大部分温病可在人群中造成流行。宋.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流行程度与病邪传染性、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有关。,3、季节性,大多数温病发病有季节性。称为“四时温病”。春季温暖多风风热病邪风温夏季酷暑炎热暑热病邪暑温雨湿偏多暑湿病邪暑湿长夏炎热+湿气湿热病邪湿温秋季干燥燥热病邪秋燥如:流行性脑脊髓膜脑炎冬春

4、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暑季节伤寒病、登革热夏秋季,4、地域性,由于气候环境不同,人体体质、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差异,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四川盆地、岭南地区、江南水乡叶天士:“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陈平伯:“东南地卑水湿,湿热之伤人独甚至”如: 登革热东南沿海一带流行性出血热长江中下游、西北,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2、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温邪入侵,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造成温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前阶段为功能性失调,后阶段为实质性损害。温邪由表入里,

5、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加重,病变由实转虚,或者邪正相争,正气渐复,病邪渐退而愈。,(四)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1、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 2、发热为主证3、易出现险恶证候(如动血、动风、闭窍等) 4、易耗伤阴津(上焦肺、中焦胃、下焦肝肾,并非截然分开,可交叉出现)湿热性质的温病则容易造成湿热蕴蒸,难解难化。,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一)温病的范围:外感热病中,除外感风寒性质的急性外感热病皆属于温病范畴,哪些西医疾病可归温病范畴?,具有温

6、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乙脑)具有温病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腺炎、急性胃肠炎)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急性白血病、小儿夏季热),温病的命名,1、以发病季节 2、以四时主气 3、以发病季节与主气相结合4、以特殊的临床表现 5、以流行特点,1、发病季节及主气,季节:春温、冬温 主气:风温春天主气风暑温夏季主气暑 湿温长夏主气湿 季节与主气结合:秋燥发病季节为秋季, 秋天主气为燥,2、特殊的临床表现,大头瘟烂喉痧,3、传染性大小,传染性大温疫传染性小或无传染性四时温病,温热类:风温、春温、暑 温、秋燥湿热类:湿温、暑湿

7、、伏暑,(二)温病的分类,根据病证的性质根据发病类型,1、以病证性质分,区别温热类、湿热类温病的意义,1、辨别温病的性质:温热类温病:起病急,易化燥伤阴和内陷生变一般病程较短湿热类温病:起病相对较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可化燥伤阴,亦可湿化伤阳2、指导辨证施治:温热类温病:以清热为主,用药较为单纯。湿热类温病:以清热祛湿为治,化热化火后可按温热类温病治法。,2、从发病类型分,根据温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病证特点是否符合时令病邪的致病特点-分类:新感温病感邪即时而发,初起多见表证,由表入里,如风温、暑温、湿温等。伏气温病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起病即见里热证,如春温、伏暑等。,第二章

8、温病的概念,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第三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三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温病伤寒2、温病温疫3、温病温毒,1、温病与伤寒(1),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温病与广义伤寒从属关系温病与狭义伤寒并列关系,温病与伤寒(2),温病学与伤寒论的关系历史上曾发生长期争论:伤寒派一些医家:温病只是阳明病而已,伤寒论可统治温病。 温病学派:年代、环境、疾病不同,张仲景很难面面俱到,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温,主张跳出伤寒圈子。,温病与伤寒(3),我们认为: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

9、奠定了基础。 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学术上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伤寒 温病病因 寒邪 温邪感受途径 多皮毛而入 多口鼻而入病机 六经递传 卫气营血传转归 易伤阳 易伤阴,温病与伤寒(狭义)的区别,初起证治: 伤寒 温病发热 较轻 较重 恶寒 较重 较轻 小便 清 微黄舌质 淡白 边尖红舌苔 薄白 薄白欠 脉 浮紧或浮缓 浮数 初起治疗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二、 温病与温疫,温疫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流行的一类疾病。瘟疫瘟即疫,温有热性,故称温疫,三、温病与温毒,温毒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表现的一类温病。除有温病的一般表现, 另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肌肤斑疹

10、等 多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如大头瘟、烂喉痧等。 温毒隶属于广义的温病之中。,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第三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熟悉温病的概念掌握温病的特点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目的要求】,小结与练习,名词解释+考点,温病 瘟疫-温疫 疠气 伏气温病 新感温病 广义伤寒 狭义伤寒 温毒 风温初起和伤寒初起的区别 温病的特点,温病的概念?,温病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的特点?,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2、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温疫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流行的一类疾病。瘟疫瘟即疫,温有热性,故称温疫,新感温病感邪即时而发,初起多见表证,由表入里,如风温、暑温、湿温等。伏气温病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起病即见里热证,如春温、伏暑等。,温病的命名?,1、以发病季节 2、以四时主气 3、以发病季节与主气相结合4、以特殊的临床表现 5、以流行特点,(二)温病的分类,根据病证的性质: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根据发病类型:新感温病伏气温病,温毒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表现的一类温病。除有温病的一般表现, 另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肌肤斑疹等 多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如大头瘟、烂喉痧等。,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