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讲义-管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21830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讲义-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标准化讲义-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标准化讲义-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标准化讲义-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标准化讲义-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讲义-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讲义-管理(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根自中国: 公元前403年中国撰编的周礼考工记古籍中就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的文字记载,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质量管理的国家。,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 : 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需要; 保障现代生活安全的需要; 增强质量竞争力实现全球化的需要; 实现两个文明的需要。,关于质量的种种定义: (前)苏联的定义 日本的定义 美国(朱兰)的定义,ISO9000族关于质量定义的变化 (1994版)“反映一个实体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之总和。” (2000版)“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要求”说与“符合标准”说的比较: “满足要求

2、”说凸现了生产目的; “符合标准”说更具操作性; 两者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立场、视角不同; 两者有时是矛盾的,因为标准有滞后性。,质量特性 分类:固有特性; 赋予特性。 内容:使用性; 有用性; 经济性; 及时性; 社会性。,质量差距(分析) 理解差距; 设计差距; 过程差距; 运作差距; 感觉差距。,现代管理理念: 强调控制产生“结果” 的“原因”。,质量管理的定义(摘自ISO8402:1994)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 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 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 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 统计质

3、量管理(控制)阶段(40年代至60年代) 全面质量控制(TQC)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80年代至今),克劳斯比的四大质量管理定理 定理1:质量是符合标准; 定理2: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制度; 定理3: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定理4:以产品不符合标准为代价衡量 质量。,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是标准化的前导: 质量管理担负起“创新”的功能,标准化担负起“维持”的功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SO9000族,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ing Org

4、anization)的英文缩写 ISO/TC176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 ISO/TC176成立于1980年,ISO/TC176 SC1 SC2 SC3,WG1 9000/8402,WG2 内部联络,WG3 外部联络,WG15 质量原则,WG18 9001+9004,ISO10006 任务组,ISO10007 任务组,小企业手册 任务组,WGI 10012,WG4 10015,WG6 10017,WG8 10013,WG9 投诉处理,WG10 QMS咨询 资格准则,19011 联合工作组,ISO/TC176发布的第一批标

5、准,ISO8402:1986 质量术语 ISO9000:1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选择和 使用指南 ISO9001:1987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 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2:1987 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 模式 ISO9003:1987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 保证模式 ISO9004:1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指南,ISO9000族(ISO9000 family)定义(ISO9000-1:1994) 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注:目前,ISO9000族包括: a)ISO9000至ISO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包括 ISO90

6、00和ISO9004的各分标准; b)ISO10001至ISO10020的所有国际标准,包 括各分标准; c)ISO8402。,1987年以后陆续发布的标准(包括修订),ISO 8402: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ISO90001: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1 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90002:199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2 部分:ISO9001、ISO9002、 ISO9003实施通用指南 ISO90003:199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3 部分:ISO9001:1994在计算机 软件开发、供应、安装和维护中 的使用指南 ISO90004:1993 质量

7、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4 部分:可信性大纲管理指南,ISO9001:1994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 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2:1994 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 量保证模式 ISO9003:1994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 保证模式 ISO90041: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1 部分:指南 ISO90042:1991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2 部分:服务指南 ISO90043: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3 部分:流程性材料指南,ISO90044:1993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4 部分:质量改进指南 ISO10005:1995 质量

8、管理 质量计划指南 ISO10006:1997 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ISO10007:1995 质量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ISO100111:1990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第1部分: 审核 ISO100112:1991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第2部分: 质量体系审核员的评定准则 ISO100113:1991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第3部分: 审核工作管理,ISO100121:1992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第 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体系 ISO100122:1997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第 2部分:测量过程控制指南 ISO10013:1995 质量手册编制指南 ISO/TR1001

9、4:1998 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ISO10015:1999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ISO/TR10017:1999 ISO9001:1994的统计技术指 南 ISO/TS16949:1999 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应用 ISO9001:1994的特殊要求,ISO9000族标准为什么要修订,通常要求每5年对标准修订一次 现行20个要素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小型企业使用较困难 原有内容趋向制造业 指南标准迅速膨胀 应进一步开发用户和顾客要求 要定位于过程管理 标准使用范围应超出认证范围,考虑业绩改进 目前已出现多种管理体系,新标准的优点,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与其他管理体系(如EMS)兼容 基于过程模式的通用

10、结构 组成一对QMS标准 使用通用的词汇,用户/顾客易懂 允许有行业补充要求 可适用于各种大小不同的组织 易于从1994版本转为2000版本,ISO9000族核心标准,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2 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10012:2001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ISO标准制定的阶段划分,ISO/NP XXXXX 新建议(标准立项) ISO/WD XXXXX 工作组草案 ISO/CD XXXXX 委员会草案 ISO/DIS XXXX

11、X 国际标准草案 ISO/FDIS XXXXX 最终国际标准草案 ISO XXXXX:XXXX 正式国际标准,GB XXXXX:XXXX 强制性国家标准 代号 GB/T XXXXX:XXXX 推荐性国家标准 代号 GB/Z XXXXX:XXXX 国家标准化指导 性技术文件代号,ISO9000族的产生背景 1.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 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 3. 贸易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4. 质量保证活动的必然延伸,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 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 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主要作用, 通过对市场机会灵活和快速的反

12、应,得以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改善顾客忠诚度,从而可不断获 得业务或对组织的宣传和介绍,应用时应采取的措施,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确保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得到沟通 测量顾客满意度并采取措施 管理与顾客的关系 确保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均衡顾客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的宗旨及方向的一致性。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主要作用,使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并以此激励他 们 用统一的方法对活动进行评价、组合与实施 用实例进行引导,从而能够持续改进,应用时应采取的措施,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包括顾客、

13、所有者、员工、供方、所在社区和广义的社会 对组织的将来提出明确的预见 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中建立和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建立信任并消除恐惧 向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履行其责任与义务时的自由 促进、鼓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原则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主要作用,员工受到激励,积极承诺和参与 员工感到对自己的业绩负有责任 员工渴望参与持续改进并作出自己的贡献,应用时应采取的措施,理解员工在组织内的贡献以及他们职责的重要性 识别对他们业绩的压制 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和义务 对照他们个人的目标评价他们的业绩 积极寻求

14、加强他们能力、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原则4 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 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主要作用,通过有效地应用资源,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时间 获得经过改进的、稳定的和预期的结果 让改进机会得到重视和优先考虑,应用时应采取的措施,采用结构式方法,规定那些要取得预想结果所必需的关键活动 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以管理关键的活动 理解并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识别组织各职能内部和职能间各关键活动的接口 把管理集中在能改进组织关键活动的因素上,如资源、方法和材料 评价风险、后果及其对顾客、供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

15、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主要作用,使过程的安排能够最好地实现预期结果的过程 能够集中力量于重要的过程 向关键的相关方提供对组织有效性和效率的信心,应用时应采取的措施,构造一个体系,使之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 理解体系中各个过程的相互依存关系 确定体系应该进行的特定活动并规定应该如何进行 通过测量和评价来持续改进体系,原则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主要作用,通过改进组织的能力来提高竞争优势 灵活地对机会作出快速的反应,应用时应采取的措施,运用全组织一致的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为员工提供在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的培训 对组织内的每个人制定在对产品、过程和体系上持续改进的目标 制定目标以指导持续改进,并对其测量跟踪 对取得的改进进行承认和推广,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 基础上。,主要作用,有把握的决策 通过对照以往事实能够证实过去决策的有效性 有能力进行评审、提出提高和变更的意见以及进行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