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21632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ppt培训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主讲:熊康伟 组员:韦笑、郑小芳张倩、肖 华严炜、周 鑫张堤、赵晗柯,2,概念,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HC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是恶性程度和及转移率很高的肿瘤之一。其中来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最为常见,占肝癌的83%。,3,发病机制,肝癌发生的“正负”调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HBV与肝细胞癌 化学诱发及其他致癌因素 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4,一、肝癌发生的“正负”调节,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化成一个增殖失控并具有侵袭,转移潜能的高度恶性肿瘤细胞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而漫长的不断演进过程。 其中包括一系

2、列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5,1.原癌基因的激活,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后转化成为致癌的癌基因,癌基因的激活机制,点突变,病毒诱导与启动子插入,基因扩增,染色体断裂与重排,6,点突变ras基因家族,ras基因被激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点突变.以第12密码子突变最为常见,而且多为GGT突变成GTT.其编码的蛋白质是RAS蛋白。在传递细胞生长分化信号方面起重要作用,7,Ras蛋白: 单链多肽,原癌基因ras编码,作用类似于G蛋白RasGTP-活性状态RasGDP-无活性状态本身无调节活性结构,8,ras基因突变使得GAP不能作用Ras-GTP,持久处于活化状态,从而可不断传递

3、增殖信号至细胞核而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9,2. 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或基因缺失、突变,抑癌基因是一类编码对肿瘤形成起阻抑作用的蛋白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癌细胞脱落、侵袭、转移。当这些基因不能表达,或者当其产物失去活性时,可导致细胞癌变。,RB、P21、P53等,10,RB,RB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4.3,其编码产物p105RB为核内反式作用因子,RB蛋白的非磷酸化形式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抑制细胞周期从G1 的演进,而一些癌基因产物与之结合,使其失去抑制增殖作用。,P21,p21 基因是 C1P 家族中的一员, 它是位于 p53基因下游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

4、子。P21是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来控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使细胞停止分化,出现凋亡,12,P-53,p53基因定位于17p13,由11个外显子组成。对于发生DNA损伤的细胞可抑制其在修复之前进行增值,并促进其发生凋亡,从而避免癌变。突变的P53蛋白不仅丧失以上功能,而且可与非突变的P53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同时与Ras基因协同,促进癌变。,13,P53基因编码P53蛋白,它作为转录因子可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一些外界刺激如DNA损伤、应激等可引起细胞内P53蛋白水平升高,激活一系列下游靶基因的转录,阻滞细胞周期,诱导

5、细胞凋亡,保护基因组的完整性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等。目前已知的下游靶基因包括P21、GADD45、MDM2、BAX、IGF-BP3和PIG3等。,14,DNA损伤p53活化p21基因转录细胞阻滞在G1期如果DNA损伤不能被修复,p53持续增高引起细胞凋亡。,15,乙肝病毒结构示意图,乙肝病毒结构示意图,二、HBV与肝细胞癌,1、概念,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嗜肝DNA病毒,为球形颗粒里。外层为外壳蛋白,内含单股双链DNA及DNA多聚酶。,16,2、生活周期,cccDNA,DNA修复,细胞核,HBV颗粒,HBV颗粒,病毒颗粒重装,SHbs MHbs RNA,LHBs RNA,核/聚合酶RN

6、A,肝细胞,附着,基因组脱壳,HBV经接触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脱去衣壳的DNA进细胞核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或整合入细胞的基因组,之后转录成过个RNA,合成小(SHBs)/中(MHBs) /长(LHBs)乙型肝炎表面以及乙型肝炎核心(HBc)/多聚酶(Pol)等。,17,3、致癌机制,顺式激活作用反式激活作用,18,顺式激活作用,HBV-DNA插入到肝细胞原癌基因附近,直接启动或增强癌基因的表达。,19,反式激活作用,即HBV-DNA随机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DNA上,通过转录并翻译成蛋白质后,再激活自身基因或肝细胞的原癌基因。现认为反式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可能

7、是HBxAg(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20,反式激活作用,HBx基因特有的反式激活功能被认为是导致HCC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自身的调控区域(120氨基酸)能够抑制HBxAg蛋白的反式激活活性,近羧基端的51154氨基酸为其反式激活区域,是HBxAg蛋白发挥其反式激活作用的基础。HBVx基因整合后通过反式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并能使抑癌基因p53突变和失活。 突变后的HBx基因反式激活功能明显增强,导致一系列原癌基因激活并且使抑癌基因失活,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21,三、化学诱发及其他致癌因素,黄曲霉毒素B1(AFB1) 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 华支睾吸虫感染 亚硝胺类(二乙基亚硝胺)、偶氮芥

8、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某些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酒精 长期持续接受辐射,22,黄曲霉素,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素B1,其毒性比亚硝胺强75倍,比砒霜强68倍。若低剂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它能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可诱发肝癌。,23,黄曲霉素与P53突变,经研究发现,黄曲霉素暴露频率低的肝癌患者第249号密码子突变频率也低,黄曲霉素污染是导致P53的第249号密码子突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4,HBV、AFB1与P53,1、在某些肝癌可因HBV的整合而引起p53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丢失 2、暴露于黄曲霉素B1 (AFB1)可导致p53基因

9、第249密码子第三个碱基的突变(GT),从而使编码的氨基酸由Ser(丝氨酸)变为Arg(精氨酸),这种突变在HCC的检出率为8%。HBV对AFB1所致的突变具有协同作用。此外,p53基因还可有多密码(226,243,244,245,248)的突变,内含子的突变以及内含子与外显子拼接部位的突变。依突变性质的不同可致p53蛋白不能表达或者不稳定。3、在早期肝癌p53的失活并非由于p53基因的突变,而是HBV的HBx蛋白或HCV的核心蛋白(core protein)与p53蛋白相结合所致。,25,四、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参与了肝癌的发生与演化, 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10、破坏其自控性生长调节机制, 早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 所以确立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机制至关重要。 RAS-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WNT相关通路,26,RAS- Raf -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生长因子是一类在细胞增殖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上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生长因子(可称为配体)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活化Ras/MAPK信号通路,最终诱导下游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27,Raf蛋白: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Ras使Raf定位于质膜,激活Raf的激酶

11、活性。,28,在ras/MAPK信号通路中,ras蛋白可以与其下游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f蛋白相互作用,而导致raf蛋白活化。raf蛋白又通过激活MAPK激酶MEK1和MEK2,从而调控细胞的增值和凋亡。,29,(细胞外信号) EGF、PDF等,有TPK活性的受体,ras-GTP,细胞膜,二聚化,(SH2),(SH3),(Pro),30,Wnt-catenin信号通路常称之为Wnt经典或正规途径。 这条通路激活后将募集细胞内-catenin,后者活化转移入细胞核,与转录因子共同作用激活特异基因的转录。 HCC患者显示有经典Wn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 研究发现HCC的-catenin基因突变,且

12、-catenin基因的激活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WNT相关通路,31,1、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芮静安 (主编) 2、肝脏肿瘤外科学邹声泉 赵玉沛 (总主编) 3、肝细胞癌W.Y.Lam (原著)刘允怡、陈孝平(主译) 4、肝癌临床治疗学李强(主编) 5、肝癌 王顺祥 窦剑 刘建华 (主编) 6、原发性肝癌基础与临床 王庆才(主编) 7、 医学新知杂志09年19卷第二期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扬(综述)吴金明( 审校 ) 8、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 Jan自发性肝癌的 LEC 大鼠的 GST-P 异常表达和 p53 基因突变李兴华 徐云虹 许爱芳 龚燕芳 屠振兴 李兆中,参考文

13、献:,32,9、健康研究10年第30卷第五期肝癌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于秀石,关媛媛,田菊霞 10、宁夏医学院学报第 19卷2期1997年6月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吴萍 李各另 11、齐鲁医学杂志 1999 年 6 月第 14 卷第 2 期-原发性肝癌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王可深 丛书英 12、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 月第 卷第1期-原发性肝癌的分子诊断董良仓 综述 柴丽 审校 13、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原发性肝癌 Numb 与 p53 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郭晓东 孙婷 14、江西医药 2013年2月 第48卷 第2期P2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龚辉,程薇,毛红霞,33,谢谢大家,熊康伟 手机:15720803181 QQ:1260792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