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21161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1.2《中和热___燃烧热__能源》课件(人教版选修4)(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热 燃烧热 能源,一、燃烧热,例2: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放出285.8 kJ的热量,这就是H2的燃烧热。 H2(g)+1/2O2(g)=H2O(l) H=285.8 kJ/mol,例1: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这就是C的燃烧热。 C(s)+O2(g)=CO2(g) H=393.5kJ/mol,一、燃烧热,1.燃烧热的的概念: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温度和压强,生成物不能继续燃烧,C - CO2 (g) S SO2 (g) H H2O(l),单位:

2、 kJ/mol,限定燃料的物质的量,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11036KJ/mol,思考:C8H18的燃烧热是多少?,H=5518KJ/mol,1mol C8H18燃烧时放出了多少热?,5518KJ,一、燃烧热,1.燃烧热的的概念: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PS: 、在101kPa时,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02,HH20(l),SS02等 、燃烧热通常由实验测得、可燃物以1mol为标准进行测量、系数常用分数表示,2.表示的意义:,如: 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含

3、义: 在101KPa时, 1molCH4完全燃烧时,放出890.3KJ的热量.,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以1mol物质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放=n(可燃物) H,CH4(g)+2O2(g)=CO2(g)+2H2O(g)H=890.31KJ/mol,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 H=110.5 kJ/mol B.C(s)O2(g)=CO2(g) 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 H=57

4、1.6 kJ/mol D.H2(g)O2(g)=H2O(g) H=241.8 kJ/mol,随堂 练习,B,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D,则氢气的燃烧热H为:,-285.8 kJ/mol,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 A.碳和一氧化碳 B.1moL碳和2moL碳 C.1moL乙炔和2moL碳 D.淀粉和纤维素,B,【例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热量,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解】根据题意,在 101 kPa时,1mol CH

5、4 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 CO2(g) 2H2O(l) H=890 kJmol即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 (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n(CH4)=V(CH4)/Vm=1000L/22.4Lmol-1 = 44.6mol1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890kJ的热量,44.6 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6 mol890 kJmol3.97104kJ答: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3.97104kJ。,【例2】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

6、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H=2 800 kJ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解: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ol。 100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n(C6H12O6)= m(C6H12O6 )/M(C6H12O6 )=100g/180gmol-1=0.556mol 1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2800 kJ的热量,0.556 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0.556 mol2800 kJmol=

7、1560 kJ 答: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产生1560 kJ的热量。,中和热,1.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 单位: KJ/mol,3. 注意 必须是稀溶液,如浓硫酸稀释或NaOH固体溶解时放热; 酸和碱反应 标准:生成1molH2O(l)放出的热量.,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KJ/mol KOH(aq)+HNO3(aq)=KNO3(aq)+H2O(l); H=57.3KJ/mol 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

8、H=114.6KJ/mol,H (aq)+OH (aq)=H2O(l);,H=57.3KJ/mol,实验目的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原理 和方法。,实验用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 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实验数据怎样处理?,怎样计算本实验的中和热,实验原理: Q=mct Q :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 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 混合液的比热容 常用4.18J (g) t: 反

9、应前后的温度差,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 (5)用相同浓度

10、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偏小,不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偏小,偏小,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1、能源就是能提供 自然资源,包括 等。2、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是能不 。 3、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3.解决能源的办法是 ,即开

11、发 和节约,提高能源的 。 4.现在探索开发的新能源有等, 新能源的主要优势是 。,能量,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阳光、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海洋(潮汐)能,化石燃料,再生,开源节流,新的能源,现有能源,利用率,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海洋(潮汐)能、生物能,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污染少,三、能源,讨论下列问题:1、能源、一级能源、二级能源,例:下列属于一级能源的是: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A 风能 B电能 C 氢能 D 阳光 E 天然气,A D E,B C,能 源: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一级能源:来自自然界未经转化的能源。 二级能源:一级能源经过转化得到的能源形式。,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

12、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B,课 堂 练 习,2、酸雨危害可包括( )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A. B. C. 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