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0913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详细答案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讲,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多样性。多样性意味着差异,而差异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当然差异也意味着矛盾,这种矛盾就是说我们应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差异,如何对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甚至如何对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这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文化观或放大的文明观的问题。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这个基本道理已经相当普及。那么,文化多样性为什么不能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最斑斓的色彩,这

2、一点显而易见。中国共有 38 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 14 项。这表明,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斑斓色彩,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保护好中国自身的文化多样性。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区别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的多民族是一个优势,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上,而且还体现在多民族的“家底”

3、,包括资源富集,水系源头,生态屏障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或者庆幸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在遇到民族问题、文化差异问题时,那种把多民族当“包袱”,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在世界范围也没有可资借鉴的所谓“成功经验”,反而有不少从否认到承认的普遍实证。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里,“统一”是指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民族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多民族”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历史形成的多样性差异,承认和尊重这种

4、差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是和谐国内民族关系的前提。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指向,是尊重差异、缩小差距,这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确立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民族观在民族事务方面的重要体现。缩小差距,缩小的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尊重差异,尊重的就是广义的文化差异这是我们民族政策最核心的东西。总体而讲,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共生交响。各民族共生,谁也缺不了谁,它必须是在多样性的交响当中演奏出中华民族的华彩乐章,才能够实现这种尊重差异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现代“交响”,包容着各民族文化的音质声调。这就是尊重差异、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摘编自郝时远文化多样性与“一带一

5、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样性意味着差异,我国的民族多样性决定了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也意味着各民族文化的差异。B.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和睦之中具有最根本的作用,因此就要建设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C.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生态平衡的维护就是要维护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所以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D.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的做法表面上可以解决民族问题,但其实质上是将多民族当作包袱,将民族问题当作麻烦的错误认识上的错误做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包括以

6、汉族为主体的多个民族,其中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B.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从物质方面来讲的,只有通过发展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相互尊重,才能消灭民族之间的差异,实现和谐团结。C.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其优势不仅体现在各个民族文化差异上呈现出的多样性,也体现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生态屏障、水系源头、资源富集等方面。D.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统一不仅仅指的是国家的统一,还有领土的完整,最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统一,各民族在中国的大家庭中的统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民族关系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出现过

7、一些否认民族差异、消灭民族差异的错误做法,但最终又回到承认民族差异的正确道路上来。B.尊重差异,缩小差距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其中的差异主要指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差距主要指社会经济发展不同而产生的差距。C.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不仅包括了对于中国各个民族之间差异的尊重、差距的认同,还包括对于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认同。D.各个民族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习俗等许多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答案】1C2B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以原文为依据。根据文意可知,C 项的表述在原

8、文中对应的语句是“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这个基本道理已经相当普及。那么,文化多样性为什么不能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句话意在通过类比相似情况说明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并非C 项中所表述的因果关系。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逐一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进行比对。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B 项表述有误,比对原文可以看出,选项中的“差异”应为“差距”,“差异”是精神方面的,要承认和尊重,“差距”是物质方面的,要缩小。另外“消灭”也是用词不当,词义过重。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根据文意可知,C 项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中国解决民

9、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指向,是尊重差异、缩小差距”和“这就是尊重差异、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据此可知,C 选项中的“差异的尊重、差距的认同”和原文完全相反。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

10、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

11、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

12、焉。(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5

1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比如文中“欲行酹”,苏轼的名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都有用酒祭奠之意。文中句为“祭奠人”,苏轼词中句为“祭奠月”。B.践阼: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亦作“践祚”“践胙”,代指即位登基。如文中“后主践阼”,即“后主即位”。C.本文中出现许多表示官职任免升贬的词语,比如“除谒者”,此“除”是授官的意思;“又拜南中都督”,此“拜”为“任命”之意;“迁监军翊军将军”,此“迁”则指“贬官”。D.“后主”一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人由此将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14、。如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峻顺应时势,投靠明主。他一开始跟随刘表,接管哥哥的队伍后,他率众投奔了刘备,并对其非常忠心。B.霍峻能力突出,以弱胜强。面对刘璋万人部队为期将近一年的围攻,霍峻抓住其懈怠的时机,一举攻破对方。C.霍弋忠于职守,处事得体。面对后主刘禅无节制的爱好,霍弋列举许多古代的例子,言辞激烈,效果很好。D.霍弋忠心耿耿,追随后主。成都失守后,在不知后主安危的情况下,他不急于投降,听到后主投降,才上表请降。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

15、2)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答案】4D5C6C7(1)当时永昌郡的蛮夷之族依仗险要地势不臣服,多次侵略为害,就让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偏军讨伐他们。(2)如果主上与魏国讲和,被以礼相待,那么保护境内人民(或“保全境内”)投降,也不算晚。如果君主危急受辱,我将拼死抵抗魏军,何必说什么早晚呢!【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再利用对话标志、借助文言虚词、找出动词、名词等进行断句。根据文意可知,“卒”做的是“霍峻”的谓语,不可割开,据此排除 B、C 两项;“群僚”是“亲率”

16、的宾语,如果分开,则曲解了文意,据此排除 A 项。5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C 项的“迁”,在古代应该指的是官职的改变、调动。6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C 项,“言辞激烈”错,原文是“甚得切磋之体”,切磋是“商量研究”的意思。7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解答本题要先读懂文章,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重点字词要做到字字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注意重点字词“恃”“不宾”“寇害”“领”的翻译;(2)注意重点字词“和”“见遇”的翻译,还要注意“见遇以礼”是介宾结构后置,翻译时要注意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备注】文言文译文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令峻代管他的部下。刘表死后,霍峻率领众人投奔先主(刘备),先主让霍峻担任中郎将。先主从葭萌南归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