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0903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的运用。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翻译课文。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教材助读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

2、,字叔庠,吴兴故障人。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 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于山水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时期的辞赋,形成于南北朝。该文体注重形式美,全篇以对句(即偶句) 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其中以四字六字定句者,世称“四六文”。“书”即书信,古人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 的抒情散文即脱胎于书信。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1.按要求写出句子。 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 写出江水湍急的句子 。 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 2.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

3、,在这里用得超神入化。唐初诗人王勃也有一句使用“共”的名 句,请你写出来。 3.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句子是哪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的疑问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课内探究学始于疑学始于疑 1、朗读课文,认识字词。认真欣赏课文内容,准确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出示文字与拼音的课文。2、理解作者的 心情,感受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质疑探究质疑探究2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语段翻译: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3、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写景:叙事:抒情: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

4、语段翻译:2、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3、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4、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3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语段翻译:2、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3、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4、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文中例句稍加说明)5、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6、主

5、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题归纳:主题归纳: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 作者对政治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 1.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动静结合、声静相衬、有声有色、光影摇曳)。 2.写景有法赋予生命,情景相生。 3.骈体文的优点在此文中突显: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当堂检测:1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4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

6、,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 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课后训练课后训练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5第二十一课参考答案第二十一课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一)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 秋水共长天一色

7、。 (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官场的蔑视, 流露出作者退隐避世的情感。 质疑探究质疑探究 (一) 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 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2.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3.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 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

8、赏的情形。 )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 (二) 1.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 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 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正面描写); B,水清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动态: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以深度写水清为间接描写。 5.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的是夸

9、张,从侧面体现水流之迅疾;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的是比喻、夸张,正面描写水六之快。 (三(三 ) 1.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 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 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 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 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 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2

10、.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 (补充: 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可做讲解延伸 .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6山之势: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3.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11、这 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 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 常洁净的声音。 4.衬托,如以动衬 静(见第4题分析);以观者感受衬山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5.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 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 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 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6、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 洁志趣 。这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当堂检测 1.山水小品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C B 3、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 自然,避世退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