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20846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培训(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教学建议,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 习情境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 合作交流 让学生去说去做,逐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评价建议,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理解和掌握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力的评价 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 第16章“数的开方”-6课时 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23课时 第18章“图形的相似”-14课时 第19章“解直角三角形”-17课时 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8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第4册 各章课时安排,第16章

2、 数的开方,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 2.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立方的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及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一、教学目标,3.了解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进行二次根式简单的加、减、乘、除 运算 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培养估算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二、教材特点,1.对传统内容的重组与呈现,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删减繁、难、偏、旧的知识和运算. (1)基本概念的引入注重让学生理解,感受到数系扩展的必要;

3、 (2)数的开方、二次根式、无理数等内容的安排和联系; (3)对二次根式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的探索; (4)对二次根式和实数运算的要求.,二、教材特点,2.注重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与类比,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1)两组互为逆运算的运算的定义及相关计算; (2)平方根与二次根式;数的开方与实数; (3)二次根式乘法与二次根式化简;合并同类项与二次根式加减法; (4)有理数范围内相关概念及运算法则的扩展.,二、教材特点,3.注重计算器的应用,较大的降低了实数和根式运算的难、繁程度.(1)数的开方中的直接应用;(2)在二次根式的乘

4、、除法则探索中的作用;(3)减弱了对二次根式化简和实数运算的要求;(4)增强了估算和探索的功能,提高了对无理数意义的认识.,二、教材特点,4.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给学生留有操作和思考的余地. (1)三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及教材安排的伏笔; (2)一些基本概念的引入,对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的探索; (3)对一些基本运算所必须练习的安排和处理; (4)阅读材料等多种栏目的安排.,三、教学建议,16.1 平方根与立方根 1.注意与平方、立方运算的联系与转化; 2.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熟悉必要的数学语言; 3.重视计算器的使用及对估算的教学,防止对学生提出繁难的数字计算要求; 4.注意把握好对已

5、出现无理数的处理.,三、教学建议,16.2 二次根式 1.对概念的理解,基本性质的探索和接受. 2.探索运算法则,乘法中的归纳推理,除法和加、减法中的类比、化归. 注重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3.弱化二次根式化简、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掌握对运算要求的程度. 4.继续重视计算器在近似计算和探索数的规律中的应用.,三、教学建议,16.3 实数与数轴 1.让学生感知无理数的存在,数系扩展的必要. 2.初步理解和接受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思想.3.理解和接受有理数范围内相关概念和运算法则的自然延伸.,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为10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6.1 平方根与立方根-3课

6、时 16.2 二次根式-3课时 16.3 实数与数轴-2课时 复习-2课时,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学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现实世界.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一、教学目标,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熟悉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换;会用“描点作图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也能根据函数图象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函数的背景或解析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一、教学目标,3.认识并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曲线和方程(

7、函数解析式)的对应关系.,一、教学目标,4.学习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 结合实例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探索和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5.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6.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回顾拓展”的过程.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教材分析,

8、1.教材内容 (1) 函数及其图象(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2) 两类基本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它们的性质和简单应用.,二、教材分析,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 函数思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函数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和工具.,二、教材分析,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 函数是继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之后,又一个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且是原有知识和方法的延续和提高.,二、教材分析,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 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辨证思维和观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二、教

9、材分析,3.教材特点(1) 注重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列举较多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感受常量和变量的意义,理解和接受函数的基本概念.,二、教材分析,3.教材特点 (2) 重视函数图象的作用,注重数形结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设置较多由函数图象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练习,以及在探索函数性质中 都注重了函数图象的直观作用.,二、教材分析,3.教材特点(3) 注重学生参与,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力度. 从教材的主体内容到习题设置都采用给出情境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在“实践与探索”内容中还留有一些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二、教材分析,3.

10、教材特点 (4)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意学生的发展空间. 五节 内容的安排和练习、习题的设置都考虑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三、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课时总计16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7.1 变量与函数- 2课时 17.2 函数的图象-2课时 17.3 一次函数-5课时 17.4 反比例函数-2-3课时 17.5 实践与探索-2-3课时 复习-2课时,四、教学建议,1. 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的探索中所渗透的变化思想;数轴、统计图表知识;数的正、反比例关系),四、教学建议,2. 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重视学生直观感知的作用. (重视

11、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接受,防止形式化的罗列概念,再举例说明的做法),四、教学建议,3. 注重学生对必要的数学语言和符号的理解、正确应用. (注意让学生叙述和交流,在应用和问题解决中加深理解,正确使用),四、教学建议,4.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 (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也是教学目的”的理念,致力于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四、教学建议,5. 充分利用教材的空间,积极组织和实施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多样化教学.,五、评价建议,1. 关注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对变量和函数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联系实际生活和相关知识,发现函数知识应用的实例.),五

12、、评价建议,2. 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在探索和交流中能否有创新的想法,以及修正自己意见的能力(函数性质的探索,待定系数法的应用).,五、评价建议,3. 重视学生合情推理和说理能力的培养, 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第18章 图形的相似,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 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了解黄金分割.,3.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

13、线、角平分线、以及周长、面积的比.,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7. 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8.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二、教材特点,1. 本章从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开始,然后是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内容. 这样编排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 2数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 本章的大部分结论不是通过严格的推理论证,而是通过观察、测量、画图、计算等方法让

14、学生探索得出,更多的强调发现结论的过程和合情推理. 4教材中不是每个问题都给出了结论,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也给教师教学留有余地,让教师指导学生去探索发现.,5.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增加了用坐标来确定位置的内容,加强了坐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7.增加了用坐标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间的关系. 8.文字上亲切自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1课时,建议分配如下:18.1相似的图形-1课时18.2相似图形的特征-1课时18.3相似三角形-4课时18.4画相似图形-1课时18.5图形与坐标-2课时复习-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