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720739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经典】_心身疾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是指那些主要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的躯体疾病。,二、心身疾病的范围,(一)心血管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累诺氏病、心动过速 (二)胃肠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症 (三)泌尿生殖系统 排尿障碍、阳萎、阴冷、月经失调或痛经 (四)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 (五)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唤起综合症、慢性呃逆 (六)皮肤 荨麻疹、斑秃、神经性皮炎 (七)肌肉和骨骼系统 周身疼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肥胖也是一种心身疾病,三、致病因素分析,(一)情绪的作用 (二)心理动力的作用 大多数人能够

2、通过心理防卫机制来处理不愉快情绪及其冲突所致的焦虑,不会引起心身疾病。但是当心理防卫机制破裂时,既现有的心理防卫机制不足以减轻个人的焦虑而出现慢性焦虑状态时,就可以使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出现心理生理功能障碍。,良好积极的情绪,不良消极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三)学习因素的作用 持学习观点的学者们主张,单一的强化反应式有情绪反应决定的。因为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有情绪活动,就会发生许多自主神经的变化,这种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系统变化之间的联系一旦被强化,酒可能被固定下来。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本身又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造成一些内在反应,这种反应又可以引起或加强心身疾病,如此恶性循环

3、不已。,(四)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的作用 A型行为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 H.)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ABP),而相对缺乏这类特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TBBP)。A型性格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冠心病人中有更多的人是属于A型性格,而且A型性格的冠心病人复发率高,愈后较差。,薛宝钗、林黛玉分别带有A型和B型人格特征,生物 因素,遗传基因,

4、个体身体素质, 疾病的基因基础和易感性, 生理、生化、内分泌、解剖特点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特征,心理 因素,社会 文化 因素,早期经理、 依恋风格、 后期生活经验,产前情况 养育情况,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目前动机、态度, 行为风格、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应 激 事 件,(积累),心身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发病,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关系示意图,四、常见的心身疾病举例,(一 )原发性高血压症 1、生物学因素 遗传 摄盐量 肥胖 2、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社会结构、经济条件、职业分工、情绪变化、性格特征 (二)糖尿病 治疗:改变情绪状态 心理治疗 (三)消化性溃疡 原因:紧张情绪刺激 不良情绪状态 人格特征 遗传 (四)哮喘 原因:过敏作用 情绪因素 心理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