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20667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罢了”的词汇化语法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罢了罢了”词汇化语法化词汇化语法化学 生:冯杰杰 摘要摘要: “罢”和“了”最早都是动词,意思是“完结” “停止” 。宋代时二者开始构成线性 序列,形成连动关系,在句中充当述语或谓语。 “罢了”的语气词用法就是连动关系的动词 组合“罢了”语法化和词汇化的产物。语气词“罢了”的语法化是在由陈述性成分充当主 语、 “罢了”充当谓语的句法结构中实现的。与语法化的过程相伴的是词汇化过程,而语法 化伴随的“了”的语音弱化,巩固了词汇化的成果。本文在对华中师范大学语料库的语料 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双音节词“罢了”的词汇化过程,本文采用历时研究法,总结从先 秦到现代, “罢”和“了”如何固化的过程。 关键

2、词关键词:词汇化 语法化 “罢了”前言前言词汇化是语言发展演变中重要的一种。同时也是新词产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近 年来诸多学者开始密切关注到语言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即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 语言单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的词,并且进入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 人们称这一过程或现象为词汇化。 众多学者对词汇化有不同的定义,如沈家煊(1994) 、董秀芳(2002) 、2005) 、吴福祥 (2005) 、徐时仪(1998) 、 (2006)等。沈家煊(1994)董秀芳(2002)认为双音节的衍生 属于一种词汇化现象,即短语等非词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王灿龙(20

3、05) 认为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发展演变中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定词 项的过程。吴福祥(2005)认为词汇化是指一个非词汇的语言成分(主要指句法结汇序列) 演变成一个独立的词汇项的过程。徐时仪(1998)认为词组演变为词实际上是词汇语法化 的过程。汉语中往往是由词组演变而成的,汉语中的复音虚词也是由临时组合的词组凝一 个词。单音词组合的词组凝固成复音词,实际上也就是多义的单音词抽象虚化成为单义的 复音词,即由多义虚化为单义的词汇意义演变,同时也可看作是由词组虚化为词的一种词 汇语法化现象。但相同的见解就是,语言单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非词单位逐渐凝结固 化,词义由实变虚,成为

4、一个独立的词汇。简而言之,词汇化就是一种句法单位成词的凝固 化。词汇化不仅仅局限于个别语言,可以说它是人类语言演变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在 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学者大多从个案进行研究比如王灿龙以“恨不得”和 “物色”为例,通过对它们词汇化过程的分析,试图揭示某些词汇化的机制和规律。关于“罢了”的词汇化问题目前只有一篇专述刘志远,刘顺“罢了”的词汇化及语 气意义的形成 ,参见语文研究2012 年第一期,文章着重在于考察“罢了”语气发 展的动态变化。关于“罢了”词汇化的形成,学术界只有简略的概述。众多学者研究的着 重在于“罢了”的语气。如太田辰夫(2003)认为“罢了”有两个用法:一个

5、应该称为谓词或 者准助词,表示“尽管这样,也没有办法” “勉强可以”等忍受的意义;一个是助词,和 “只” “不过”等副词呼应使用,是用谨慎的、轻微的口气说某一件事情,没有适当的词来 表达,姑且称之为限制语气。孙锡信(1999)将“罢了”看作实义动词构成的兼有表达语气 功能的语气短语。冯春田(2000)认为“罢了”是语气词“罢”的复合形式,基本上是表示 “仅此而己”的语气,最早的例子是晚明时期,清代用例渐多。 ”以往的研究没有详细展示 “罢了”的词汇化过程及语法化动因,更没有讨论“罢了”语气意义的形成及分化。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语气词“罢了”的词汇化形成与历时演变 词汇化是汉语词汇

6、演变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都经历的一个凝结 固化的过程,国内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我们对这种语法现象研究的还 不够深入。基于这种情况,本文认为“罢了”是词汇化语法化发展而来的,由两个动词 “罢”和“了”逐渐演变成为动词组合再由动词组合语法化成为语气词。 “罢了”是近代汉 语和现代汉语重要的虚词。 “罢了”作为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言单位,广泛存在并运用 于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但“罢了”的词汇化过程考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 “罢了”是 现代汉语常用的陈述语气词, “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己,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 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 。一、

7、一、 “罢了罢了”的词汇化演变轨迹的词汇化演变轨迹. .词汇化必然是经历时间转化才逐渐固化凝固,透过词汇化的发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词汇 的发展,给词汇学研究带来的提示,历时演变的轨迹将清晰呈现词汇化的过程。而研究词 汇化课题必须从源头入手,进行研究。1、宋元之前宋元之前 “罢罢”和和“了了”“罢了”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合成词, 现代汉语词典 (2005):“1. 语气词,用在陈述 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味,对句子的意思起冲淡的作用,前面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 呼应,2.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时不深究的意思”古代“罢了”并未合成词而是作为独 立的词出现。1.1宋元之前的宋元之前的“罢罢”“罢

8、”这个词在上古时期就已经独立出现, “罢” , 说文解字释为:“遣有罪也。 ”段玉裁 注为:“引申之为止也、休也。 ”即“罢”本来是个动词,引申指“停止”或“结束” 。 “罢” 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停止结束罢免,同时词的属性为动词”例如:(1)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 (2)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矣,今吾在难, 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 (孔子家语 ) (?这本书我不熟 悉,哪个年代的?你确定一下,如果是两汉以前,包括两汉,就可以用。 ) 例(1)中“罢”的意思是“停止,结束” ,作为动词居于述语的语

9、法位置,阐述主语所变 现的意愿。例(2)中“罢”的意思是“不再继续追赶,不接着干事情” ,追赶的人停止追 赶,做谓语成分用于陈述主语的状态和行为。 (3)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每罢朝,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 (北齐书 ) (5)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徵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馀 矣。固之徵也,薛人公孙弘亦徵。 (元史 )例(3)中“罢”的意思是“散会,结束,完毕” ,例(4)中“罢”的意思是“结束、完毕” ,在 这两个个例子中“市罢”是集市停止营业。 “罢朝”其实语义是上朝结束,表现为某一个正 在进行的集体活动终止

10、。 (6)二十二年,罢漳、湖二州,令督福、建、泉、汀四州。 (后唐书 ) (7)及罢还第,退然若无与于世者,人以为有得于志诚之言。 (史记 ) (8)七年春正月戊寅朔,以太皇太后丧罢元会。 (后唐书 ) 例(6)中“罢”的意思是“废除,被后来的东西取代或是更替” ,例(7)中“罢”的意 思是“被罢免” ,例(8)中“罢”的意思是“不再举行” 。 综上在古代“罢”作为动词有三个语义停止结束罢免,都是作为动词使用。作为 一个独立的动词表现结束或是停止某种状态。1.2宋元之前的宋元之前的“了了”“了”在上古时期作为完成动词, “了”通常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语义指向其前动词 谓语,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11、完成。 (9)林黛玉进贾府:“一语未,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 (10) 御史检了,移付司直覆问。 (魏书高崇转 ) (11) 禾秋收了,先耕荞麦。 (太平广记 ) 以上三个例子, “了”位于谓语之后,表示的意义是结束;完毕;了结。如例 (11)中秋天庄家收完结束之后,表示的是收庄稼这一行为已经完成,语义指向为 动词“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了”在上古还有别的意义如:(12) 毕竟;终于。 新唐书?姚南仲传:“虽欲自近,复何益?” (13) 高;远。 楚辞?九辨:“冥冥而薄天。 ” (14) 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或句末,表示终结。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少 年头,空悲切。 ” 从以上例子中,

12、看出“了”在上古时代已经有很多含义,有独立的结构。1.3 小结小结从上述分析得出上古时代“罢” “了”作为独立的动词,没有出现两个联合使用的现象, 词汇化迹象并未出现, “罢” “了”有各自的语义和语用。 “罢”和“了”没有出现词虚化的 现象。2、宋元、宋元“罢了罢了”的词汇化。的词汇化。实词虚化,指的是一个词的意义由实在转为空灵,即由实词转化为虚词,或者由较虚的 词向更虚的词的转化。也就是说,词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原有 的词汇意义,进而获得一种新的纯粹表示词的句法功能的意义即语法意义。不待说,词义 的这种由实而虚的变化,一定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实际上,当我们用词义变

13、化的观 点观察现代汉语的情况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虚化并不彻底的例子。下面我们来讨论句末 复合语助词“罢了”的形成过程。2.1“罢了罢了”的连用的连用到了宋元时期, “罢”开始与“了”出现在连续的线性序列中。例如: (15)某为守,一日词诉,一日着到,合是第九日亦词讼,某却罢了此日词讼。 (朱子语 类卷一百六) (16)许公道:“此事与下官无干,只吾女没说话就罢了。 ” (全元戏曲三) 以上两个例子是“罢” “了”的动词结合,因为在第一个例子中“罢了”是作为述语 ,后面跟上宾语的结构出现,在例(2)中“罢了”是是只作为谓语不带宾语,在之前的论 述中我们得出“罢” “了”都作为动词,是完结和结束的

14、意思,当他们组合在一起,意义并 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此时“罢” “了”作为同义动词,可以连用,也可以只用“罢”而不用 “了”并不影响句义的变化。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 “汉语作为分析性的语言,句法现象转化为词法现象是非常 普遍的,一般称之为词汇化,指的是从大于词的自由组合的句法单位到词的一种变化,这 种变化一般是历时形成的。汉语的语气词“罢了”就是这种历时演化的结果。 “罢”和 “了”形成线性组合是其词汇化的基础条件。考察发现,句中作述语的“罢了”跟语气词 “罢了”的形成没有关系,而作谓语不带宾语的动词组合“罢了”是语气词“罢了”词汇 化的源头 在宋代“罢了”联合已经有很多,以下几个例子都是

15、很好的阐释。 (17)元在学者,听依旧恩例。诸路碟试皆罢了,士人如何也只安乡举。 (朱子语类卷 一百九) (18)正旦云不来也罢,且教孩儿你家住者。 (全元戏曲三) (19)梁尹云不吃茶也罢了,我与新状元回私宅中饮酒去。 (全元戏曲三) 在以上几个例子中有的用“罢”有的“罢了这说明此时“罢了”是两个词之间的联合。 此时“罢了”虽然在结构上发生变化,但是语义没有很大改变,词汇虚化的过程中往往伴 随着意义变化。语义指向发生变化,上述例子,是陈述性“罢了”是对客观事情结束的客 观描述,但随着语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发生变化。用以下例子进行阐述 (20)碟试皆罢了,士人如何也只安乡举。 (朱子语类卷一百

16、九) (21)正旦云不来也罢,且教孩儿你家住者。 (全元戏曲三) 上述两个例子并不是对事情的客观描述,加入说话者的主观意愿,即:你还我丈夫,这件事 情就完了;赶出去,这事就完了。例(17)、(18)具体的事情或动作行为客观上并没有结束,因 为外在的原因,主观上而不得不结束,缺乏完整性。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个阶段 的“罢(了) ”在语义上呈现出不得不的语义特征。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一件事情或某一 具体动作行为在客观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是说话人的主观看法,或是因为外在因素 的影响而主观上被迫结束具体的事情或动作行为。因此,与第一阶段的述语性的“罢”相 比,第二阶段的述语性的“罢(了) ”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虚化,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说话 人的一些主观性成分。2.2“罢了罢了”的固化的固化“罢了”在这个时期从部分篇章中“罢了”和“罢”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到, “罢了” 凝结固化的形成。 (22)梁尹云不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