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20310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与方剂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答中药的性质有哪些?,智力问答,3、中药煎煮的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 忌用 制品 。,4、简答方剂的配伍原则。,2、具有能行、能散作用的是( )。 A甘味 B苦味 C 辛味 D 酸味,2、试述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内容?,第九章常用中药与方剂,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注意事项: 汗出过多耗伤津液耗气,不宜过量,中病即止,不宜久煎,宜温服,”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麻黄,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宣肺平喘:风寒束肺之咳喘 利水消肿:水肿兼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310g,解表宜生用;平喘宜炙用,桂枝

2、,解肌发汗:风寒表虚证 温经通阳:各种阳虚证 祛风除湿:风寒湿痹证,310g,,防风,祛风解表:风兼寒、热、湿邪所致疾病 祛湿止痛:风寒湿所致肢体关节疼痛 祛风解痉:破伤风引起牙关紧闭,310g,桑叶(霜桑叶),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清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肺润燥:肝阴不足,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610g,单味外用洗眼30120g,菊花,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平肝明目:肝经风热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养肝明目:白菊花 疏散风热:黄菊花 清热解毒:野菊花,1015g,疏散风热用黄菊花,养肝明目用白菊花,薄荷,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清头目、利咽喉: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透疹止痒:麻疹、风疹瘙痒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3、,310g,后下,柴胡,和解退热:表证发热疏肝解郁:肝气郁结升阳举陷:气虚下陷,310g,醋炒可增强止痛作用,一、解表剂,概念: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分类及适应证,注意事项:应用解表剂时,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以防损伤正气。解表剂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效。,麻黄汤,【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方解】,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桂枝,温经散寒,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而散风寒。,佐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助麻黄宣肺平喘。,使药:甘草,缓中,制约麻、桂发汗

4、过猛。,【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有汗、新产妇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在表,一身烦痛,宜于发汗者。,【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方解】,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臣药:白芍,益阴敛营。,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桂枝汤,【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荆芥穗 牛蒡子 芦根 甘草

5、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银翘散,【方解】,君药: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臣药: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荆芥穗、淡豆豉,助君药发散表邪,佐药:芦根、淡竹叶、桔梗,清热生津止渴,宣肺止咳,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组成】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小柴胡汤,【方解】,君药:柴胡,清解少阳之邪,疏肝解郁。,臣药:黄芩,清泻少阳之热,佐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

6、汗证 自汗恶风,玉屏风散,【方解】,君药:黄芪,益气固表,臣药:白术,健脾益气,佐药:防风,走表祛风,一、常用解表中成药 、辛温解表类 通宣理肺丸 川芎茶调散 参苏丸 午时茶冲剂 九味羌活丸 小青龙合剂 、辛凉解表类 银翘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感冒退热冲剂 桑菊感冒片 清瘟解毒丸 3、表里双解类 防风通圣丸 葛根芩连片 清眩丸 双解香苏丸 升降散 普济散 4、解表消食类 小儿至宝锭 妙灵丸 小儿百寿丹 消食苏风丸 甘露茶 5、补虚解表类 玉屏风丸(颗粒剂)桂枝合剂,重点回顾,1、下列哪味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清热解毒?A桑叶 B薄荷 C 菊花 D 柴胡,2、下列哪味药既能散寒解表又能温经通

7、阳?A麻黄 B桂枝 C 防风 D 荆芥,3、下列哪味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清肺润燥?A桑叶 B薄荷 C 菊花 D 柴胡,4、试述桂枝汤和玉屏风散的主治?,二、清热药,一、概念:药性寒凉,能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二、分类: 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清热解暑清热明目三、注意:清热药多苦寒,易伤阳气。,石膏(含水硫酸钙),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胃热:肺热咳喘胃火牙痛 3、收敛生肌:疮疡湿疹水火烫伤,1、清热泻火药:气分热四大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生用:打碎先煎 煅用:研末,1560g,知母,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润燥:肺热咳嗽 3、滋阴润燥:阴

8、虚火旺阴虚消渴,612g,黄芩,1、清热燥湿(生):湿热证2、泻火解毒(生):痈肿疮毒3、清热安胎(炒):胎热不安4、凉血止血(炭):血热吐血,310g,2、清热燥湿药:湿热证,多苦寒,善清上焦之热(肺热),黄连,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2、清热泻火:清心、胃、肝火善清中焦之火 3、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外用:治疗皮肤湿疹;耳内疖肿;中耳炎,“治痢良药”,310g,黄柏,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滋阴降火:阴虚火旺善清下焦之火 3、解毒疗疮:疮疡肿毒,310g,黄连、黄芩、黄柏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治疗湿热和热毒疮疡证。,不同点:黄芩善清上焦之热黄连善清中焦之火黄柏善清下焦之

9、火,金银花,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3、清热解毒药:热毒(红、肿、热、痛),1030g,记载皇太后慈禧用金银花洗面保养肌肤、养颜美容,宫廷秘方延寿丹就是以金银花为主,金银花茶,连翘,1、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615g,清热解毒用青翘; 疏散风热用黄翘; 清心泻火宜用连翘心,疮家圣药,总结,银花、连翘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不同点:连翘尚能消肿散结作用,被称为“疮家圣药”。,蒲公英,1、清热解毒:热毒 2、利湿通淋:湿热证另外,还可鲜品捣烂治疗乳腺炎、腮腺炎。,黄花地丁,310g,4、清热凉血药:营血分实热,生地,1、清热凉血:热入

10、营血 2、养阴生津:热病伤阴阴虚内热,1015g,5、清热明目药,6、清虚热药,7、清暑热药,荷叶、西瓜翠衣、绿豆,清热剂,概念:凡以凉性、寒性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注意事项:注意寒凉药物久服易败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应配伍健脾和胃之品。,白虎汤,【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方解】君 药: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臣 药: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佐使药:甘草、粳米,和胃护津,以防寒凉伤中。,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11、。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心烦失眠、热病出血、痈疡疔毒,【方解】君 药:黄连,清心胃之火。臣 药:黄芩,清上焦之火。佐 药:黄柏,泻下焦之火使 药:栀子,清泻三焦之火,青蒿鳖甲汤,【组成】青蒿 鳖甲 生地 知母 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虚热证。夜热早凉,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结核、恶性肿瘤有上述症候者。,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柴胡 甘草 生地 【功用】泻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胁痛口苦、耳聋耳鸣,阴痒阴肿 用于带状疱疹、高血压、结膜炎等,常用清热中成药,、清热泻火类: 牛黄上清丸 明目上清丸、

12、龙胆泻肝丸 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 拨云退翳丸 、清热燥湿类:香连丸 香连化滞丸 苦参丸 四妙丸 白带丸 、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 三黄丸 黄连上清丸 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 抗病毒冲剂 喉症丸 、清热凉血类:紫草丸 复方大青叶合剂 、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 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 祛暑丸 清暑益气丸 六一散,三、泻下药,定义: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大便排出的药物,适应症:大便不通;肠胃积滞;实热内盛;水肿停饮,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注意:峻猛或有毒,易伤正气,不可久服。,大黄,泻下攻积(热结便秘)泻火解毒(热毒内盛) 凉血止血(出血证) 活血化瘀(瘀血证) 清利湿热(湿热黄疸),

13、(一)攻下药:热结便秘和里热证,生用力猛;熟用性缓;炒炭止血力强;酒制活血化瘀 用法:后下,“将军”(川军),现代:益寿、美容(醋调,灭瘢痕),芒硝(十水硫酸钠),软坚泻下(热盛便秘) 清热消肿(咽喉肿痛) 外用治乳痈、可回乳,冲服,朴硝、皮硝、牙硝、玄明粉,大承气汤,【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方解】,大承气汤,君 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臣 药: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佐使药:厚朴,苦温下气;枳实,苦辛破结;两药消痞除满,破气散结,助大黄、芒硝推荡积滞。,常用泻下中成药,、寒下类:大黄清胃丸 清宁片 四消丸 调胃

14、承气丸 通便灵冲剂 当归龙荟丸、温下类:半硫丸 三物备急丸、润下药 麻仁丸 麻仁润肠丸 五仁润肠丸,四、祛湿药,定义:以化湿健脾、通利水道、解除痹痛为治疗作用的药物,适应症:内湿、外湿,分类:芳香化湿、利水渗湿、祛风湿,注意:祛湿药多为温燥之品,易耗伤阴津。,(一)芳香化湿药:湿浊内阻,脾阳被困,藿香,化湿(湿浊中阻) 解暑(外寒内湿) 止呕(湿浊呕吐),不宜久煎,果可作香料;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 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 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 或者烹饪材料, 此外,藿香还可用作园林或庭院栽植美化环境。,(二)利水渗湿药:小便不利、水肿等,茯苓,利水渗湿(水肿痰饮) 健脾安神(脾虚

15、心悸),菌核 “云苓”,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健脾渗湿用白茯苓,“药食两用”、“抗衰老”,做糕点、美容,药食两用;明清对茯苓抗衰老十分推崇 美容;茯苓酥、茯苓饼、茯苓酒,车前子,利尿通淋(湿热下注) 清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肺祛痰(肺热痰多) 渗湿止泻(暑湿泄泻),包煎,(三)、祛风湿药:风寒湿痹,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风湿痹痛) 安胎 (肝肾不足),木瓜,舒筋活络(筋脉拘挛) 化湿和胃,“转筋要药”,集“观赏、药用、食用”于一体,五 消食药,定义:健脾开胃,消除宿食积滞,促进食欲的药物,适应症:食积不化;大便失常,注意:部分药物有耗气之弊,不宜久服。,山楂,消食化积(肉食积滞

16、) 行气散瘀(瘀血内停) 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医学衷中参西录:“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多服几次亦通下。”,“山里红”,山楂:肉食 麦芽:面食 谷芽:谷食 神曲:全消 鸡内金:全消,六、化痰止咳平喘药,1、含义:具祛痰功效,治疗咯痰不畅的药物,称为祛痰药;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称为止咳平喘药;,分类:清化热痰药;温化寒痰药;止咳平喘药,(一)清化热痰药:热痰,贝母,清热化痰(外感、燥热咳痰黄稠) 解毒散结(痈疽疮疡),310g,研末冲服,(二)温化寒痰药,半夏,温化寒痰(寒饮伏肺) 燥湿化痰(湿痰伏肺) 降逆止呕(痰饮犯胃) 消痞散结(痰气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