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20009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工作计划及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至县大佛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下期五年级下期科学科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二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据说这届学生大部分学习比较自 觉,但不够稳定,尤其要抓好几个调皮的学生,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各班情况基本平衡,所以抓好学习态度不放松,持之以恒,应该能教好。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 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 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 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和学生以前所学相

2、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六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 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四个部分。 三、教学目标: “神奇的机械”这一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研究, 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本 单元包括怎样撬动它、旗杆上的简单机械、汽车方向盘的研究、盘山公路的启示、动力的传递、 研究自行车这六课组成。 “形状与结构”这单元是由折形状、搭支架、建桥梁、造房子、建筑的艺术等五课组成。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

3、引导学生认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 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真正感受科技技术在人 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这单元是由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孵小 鸡、我是怎样出生的、小羊多利是怎样出生的等五课组成。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 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个人 都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 情。“人体的司令部”这单元是由人体指挥中心-大脑、信息传递的路径-神经、巴甫洛夫 的狗、精心保护我的大脑等五课组成

4、。本单元从趣味性、适切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 方面原则出发,选择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生活”的一级主题,“生理健 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进行教学。“岩石与矿物”这单元是由认识常见岩石、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等三课 组成。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

5、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工,自己得 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进度 教教 学学 进进 度度周次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预备课2什么叫机械 怎样移动物体 3斜坡的启示 拧螺丝钉的学问 4国旗怎样升上去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5单元总结 折形状 6搭支架(2 课时)7建桥梁 造房子8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2 课时)9动物怎样繁殖后代(2 课时)期中考试10我是怎样出生的(2 课时)劳动节放

6、假 1天11认识常见岩石(2 课时)12认识矿物的性质(2 课时)1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大脑14神经 感觉15交流 质疑15复 习17考 试18期末考查19第一课第一课 什么叫机械什么叫机械 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 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 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 史

7、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二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 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 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四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 小片。 7、出示刀。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 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 P2 的图,让学

8、生说说,哪 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 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难 度) 5、再看 P2 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 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 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P3)1、 首先眼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 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 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并巩 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 步。回顾和解释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 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概 念,不可能通过一节课

9、把机械、 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 清。第二课第二课 怎样移动重物怎样移动重物 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 原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 使用和研究。 二 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 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

10、广泛运用。 三 教学材料 杠杆模型,垫片 四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8、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 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 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9、由学生来试。(一个人是可以抬 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给学生出题。探索和调查1、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 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2、学生用杠杆试。 3、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 机械叫名称啊? 4、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5、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6、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 P5 图) 7、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 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8、学生

11、讨论实验。 9、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10、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11、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 杆呢?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 决问题,引出杠杆。 2、学生到这里应该会 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3、通过实验就已经知 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 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 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3、明确杠杆不只是为 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回顾和解释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 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应用。第三课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斜坡的启示 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

1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能够运用斜 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 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 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 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材料 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 四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出示 P6 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 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

13、 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 斜面。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 比如滑轮,斜面。引导学生用最简单 的。探索和调查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 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 力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 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 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 呢?(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 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 哪些?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

14、交流、小结。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 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 特性。 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 省力。 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 影响斜面。回顾和解释13、出示 P7 图,要想更省力地爬 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 钉要设计成这样?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 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第四课第四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拧螺丝钉的学问 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知识与技能: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

15、轮轴省力的原理。知道 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通过 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知道 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材料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四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出示 P9 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 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 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 如

16、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 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 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4、讲解轮轴的概念。从生活中引入课题探索和调查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 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 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 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回顾和解释1、观察 P10 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第五课第五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国旗怎样升上去 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 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