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851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历史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案1(人教版选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 历史作用。一、玄武门之变 1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后,李世民劝说李渊在_起兵,并为其称帝和铲平 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战争胜利后,李世民设立“_” ,收罗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 治顾问。 3通过_之变,李世民除掉政敌太子_和齐王_,成为太 子,626 年,登上皇位。 二、 “贞观之治” 1实行清明的政治统治 (1)措施:善于用人,选贤任能: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 _。“存百姓”:实行_的政策,轻徭薄赋。慎用刑法:从民本

2、的思 想出发,制定_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以_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_,提高进士科地位。 (2)结果: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封建文化向 高峰发展。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措施:对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采取“_”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 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厥归附后,唐政府在其旧地设置羁縻府州,以_为 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此后该制度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630 年, 接受西北各族首领“_”的尊称,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首领的后嗣。攻下西突厥 政权后,设置_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接受吐蕃赞普_的求婚请求, 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

3、和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结果: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 , 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3加强对外交流 (1)鼓励对外交往:政府在六部下设置_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 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唐朝都城_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 (2)对外来宗教的开明政策:大量翻译佛教经典,景教、_、摩尼教也传入中国。 玄奘去_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3)重视传播唐文化:在朝鲜半岛上,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广泛传 播,高丽、百济,特别是_,大量地吸收汉文化。贞观年间,在唐文化的影响下, 日本发生了学习唐

4、朝文化、废除氏族制度的“_” ,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 程。 三、晚年的反省 1晚年唐太宗仍要求大臣进谏,并撰写_ ,反省自己的过失,教育太子李治以古代的明贤帝王为典范。 2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他对自己一生“_”的评价是贴切的。知识点一 玄武门之变1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知识点二 “贞观之治”的出现 2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 和“舟”是指( ) A人民群众和封

5、建君主 B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3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长策”是指唐太 宗( ) A慎用刑法 B轻徭薄赋 C完善科举 D重视纳谏 知识点三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4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 ) 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B C D 5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 思想的重要举措有( ) A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

6、技术书籍 B在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C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D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知识点四 开放的对外政策 6右图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这说明唐朝当时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 A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 B唐太宗崇佛 C唐太宗看重玄奘的个人才华 D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 7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最主要内 容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建造式样 C中国姓氏 D儒学 知识点五 晚年的反省 8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

7、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 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 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德九年,626 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对侍臣们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资治通鉴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

8、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材料三 (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回答说:“臣闻古语云,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君主、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是何关系?他是怎样认识君主个人欲望所造成的影响的?(2)材料二体现的民本思想,导致他采取哪些措施?(3)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 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

9、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租调俱免。大唐六典材料四 “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五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

10、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唐太宗继承和发展了哪些制度?有何作用?(2)材料四、五从哪些角度赞美了唐太宗?分别为“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3)除材料四、五所列原因外, “贞观之治”的出现还有哪些原因?【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晋阳 2文学馆 3玄武门 李建成 李元吉 二、1.(1)杜如晦 休养生息 唐律 文德 科举制 2(1)战而后和 突厥首领 天可汗 安西 松赞干布 3(1)鸿胪寺 长安 (2)回教 天竺 (3)新罗 大化改新 三、1.帝范 2功大过小 对点训练 1C2A 唐太宗所言“水”和“舟”的关系,显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是个普遍规律而非特指,应该

11、选 A 更合适。3C 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4B 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说法错误,排除带的选项。5B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平等的民族政策。在击败突厥进攻后,将这些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之间的广袤土地上。这既有利于唐朝对西北边境地区的管辖,也有利于边疆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6D 唐太宗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A、B、C 表述都是片面的。7A 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

12、建社会过渡的转折点,由此可判断出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是政治经济制度。8B “成迟败速” “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综合运用 9(1)互相依存的关系。君主为所欲为将危及国家的存亡。 (2)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误农时等措施。 (3)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不爱惜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注意唐太宗言论中的逻辑和递进关系,就可以发现唐太宗考虑问题的全局观念,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品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避免照抄原文,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尽可能准确地回答,不要答非所问。10(1)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3、;科举制,有利于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均田制 和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发展,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2)强调皇帝的个人素质对国家的影响和知人善任,重视人才。保证了唐太宗开明君主形 象,利于甄选人才为国效力。 (3)吸取隋亡教训,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善于纳谏,力举节俭,以民为本,妥善解决民 族关系,对外开放。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尚书省” “中书省”“进士科” “租” “调” “庸” ;第(2)题注意结合材料论述的角度,然后加以分析;第(3)题结合唐太宗采取的其他措施来分析归纳。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1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答案 嫡长子继

14、承制对富有才干但庶子出身的皇室子弟取得帝位非常不利,因此这种制 度不利于选拔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 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是李渊诸子中,只有次子李世民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 力与智慧。因此,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 辉煌的发展阶段。2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答案 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白,要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 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任务。作为一国之 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

15、后者则提醒封建 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偏听则往往带来判断的失误,滋生 帝王的骄纵思想。 资料回放从这段话中你怎样看晚年的唐太宗?提示 表现了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为了能将国基与帝业稳固下去, 他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生而总结出的为君之道,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品德和修 养,对国家、百姓的责任。由此也可以说明唐太宗的确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1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提示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 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 其表现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示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