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729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4 高考在线高考在线】 (2014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 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 ,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 句如许之愁,无他, “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 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

2、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 ,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 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 ,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 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 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 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2014新课标卷 II)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

3、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21cnjy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法来表现自己题,要学会运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 ,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 分) 两首诗都写到(2014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 (7 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4、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 (2 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3-24 题。 (5 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论语季氏 )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论语公冶长 )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 (1 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

5、看?(4 分) 【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 (2014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 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 分)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

6、波寸不 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番腾:同“翻腾” 。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分) 答: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 答: (2014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 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春。 2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3 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 ,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 、 “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 ,如“恼煞人” ,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 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 )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

8、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014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 元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7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9、请简要分析。(3 分)答: 18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 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 分)答: (2014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 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答: (2014江苏卷)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10、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 分)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2014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 分

11、)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 分)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 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 分)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

12、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20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 分) 21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2014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2014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

13、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 (2014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8 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 “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8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偏”两字的妙处。 (3 分) 19

1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分) (2014天津卷)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 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 分) (2)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 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 分) 【重点知识梳理重点知识梳理】 一、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15、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 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 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 概括人物的形象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理想抱负等方面去分析。这首词,形象鲜明,情趣生动。 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风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 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 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作者虽然无端被人嘲弄,却不恼不愠,机智应对他人嘲讽,竟幽 默诙谐地感谢“良匠”的抬举,自信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下 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 “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 “只疑 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去“蟾宫”折桂。 “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 黄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