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728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演练:第1部分第6章 题点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题点训练二 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目标解说对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中的一个重点、热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重点、难点,而准确判断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则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准备:一是继续强化各种表达技巧特征、例句及表达效果的学习;二是提高读懂诗歌的能力,掌握判断表达技巧题的审题答题规范。当然,这一切都得靠在训练中实现。宜增大练习量,增强自信,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真题回做(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

2、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 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 ,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 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一脉相承。答案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2

3、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答案 (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 ,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2)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 ,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

4、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错题回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郑侍御谪闽中高 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答:_答案 尾联运用了象征和虚写(想像)的表现手法。 “雨露”象征皇帝的恩泽, “逢雨露”虚写对方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友人生活中会遇到的艰难险阻,诗人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如此一来,表意含蓄委婉,令人回味。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宋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落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

5、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注 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馘(u):割耳朵。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借景抒情。作者运用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惆怅的心情。用典。作者运用“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 “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直接抒情。作者运用“徒感慨,漫悲凉” “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写出作者

6、的失落之情。(答出两点即可)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怀秦髯李 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答:_答案 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核心知识回放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其内在系统非常复杂,具体分类模糊不同。一般认为:(1)“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写作特点” “表现手法”皆是同一个意思。(2)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修辞方

7、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其中重点是描写、抒情。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很多。如:a.观察角度多变,b.使用多种感官,c.动静结合,d.正侧结合,e.虚实结合,f.工笔和白描等。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用典抒情等。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象征、衬托、联想想像、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篇章结构:主要有照应、过渡、铺垫、开篇点题、层层深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3)有些手法内涵有交叉,可以在不同的技巧中使用,彻底分清不太容易。如描写中的虚实结合、正

8、侧结合,抒情方式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既属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和抒情,更属于表现手法之列;“对比”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也可属于修辞方法。定向训练一 常考六种表现手法强化突破(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化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用典故、联想想像)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_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2 阅读下面这首

9、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 诗家:诗人。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答:_答案 (1)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2)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3)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像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

10、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 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 了了:了然,清楚。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答案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中第一句是“实” ,是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 ,写想像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注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

11、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 公元 1108 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景语作结(或融情于景),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出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注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

12、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_答案 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运用比拟手法,作者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写自身。)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寄托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 莫:莫非。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版权所

13、有:中华资源库 答案 (1)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 “想像”),前两句作者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像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荔枝香近宋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注 无憀:无聊。燕新乳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词句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衬托:下片用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