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726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分解出以下五个能力考查点:能够对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的修辞方法(考 纲所述九种)进行辨识;能够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进行理解;能够对语言运 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进行鉴别评价;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表达;能够对作 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修辞效果进行鉴赏。 【2014 高考在线高考在线】 (2014重庆卷)20.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致; 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

2、从一开始就 要扣好。 仿句:_,_,_;_。 (2014四川卷)20、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 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 60 字。 (6 分) “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2014重庆卷)20.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致; 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 要扣好。 仿句:_,_,_;_。 【重点知识梳理重点知识梳理】 一、修辞方法的辨识与使用一、修辞方法的辨识与使用

3、 【解题指南】要正确辨识与使用修辞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 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点、形式、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 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第三,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 的能力(因为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 ,当然还有具 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例题】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

4、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 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 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 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 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

5、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 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 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 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 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二、广义修辞的正确运用二、广义修辞的正确运用 【解题指南】

6、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包括了追求意义明确 (力求内容本身的明确和表出方式上的明确) 、伦次通顺(语言要能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 、词句平匀 (平易而没有怪辞僻句,匀称而没有夹杂或驳杂的弊病) 、安排稳密(“稳”,是说词句的安排要同内容相贴 切,其关键在于写说者目的何在,内容的情状如何;“密”则是指用语应切合需要,恰到好处,不盈不缩, 当繁则繁,当简则简)的消极修辞。 考试大纲虽然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是八种,但从近年高考的情况来看,直接考查修辞判断的并不多, 间接考修辞方法的也只集中在文学鉴赏的辨析题和现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选择题上,更多的情况是将其与 句子

7、的仿写、改写、扩写以及语言的简明、连贯等结合起来考查,重在理解运用。这就告诉我们,复习这 一考点,除了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辞方法外,还要注意其范围的广阔性与内容的全面性,注重修辞在 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例题 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 ; 。 【例题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

8、残。 注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 【例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 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 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

9、又蓬蓬勃勃 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 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 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 话。 答:_ 【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 修辞的范围很广,从广义看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旨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狭义看则专指修辞 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考试说

10、明 “修辞”条目规定了考生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方式,它们是: 考点一:比喻考点一:比喻 【要点解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 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方的事物) 、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 喻体的词语,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 点,否则不能成立。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比喻的种类: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

11、等相联结。例如: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何其芳秋 海棠 )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语,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是”“成了”“变 成”“成为”、 “等于”等联结。例如: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 的一把秘钥。 (徐志摩曼殊斐儿 ) 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 奔驰(徐志摩再剖 )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12、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同类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列举: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考点二:比拟考点二:比拟 【要点解说】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

13、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 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 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 (沈从文遥夜 ) 拟物: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甲物)当彼物(乙物)来描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 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 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性情相悖。

14、 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 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星星的特 征。 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比拟和比喻的异同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其不同点在于: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 ,干脆把甲事物当 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即“比方”) , 即

15、 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 ,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 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 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考点三:借代考点三:借代 【要点解说】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与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人 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