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19675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绪绪 言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二、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

2、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

3、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2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三、教学方法三、教学

4、方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四、学习方法四、学习方法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五、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5、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学生自读教材 24 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互动交流,了解化

6、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3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研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小结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

7、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三、绿色化学环境美好化4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课题课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参与了课题 2 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

8、,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

9、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10、。(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历过程,在亲历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参观实验室、讨论、活动与探究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从已有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观察仪器及环境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了解用途动手操作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通过“倒酱油” “吸取钢笔水”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铺垫,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

11、堂的“活动与探究” ,在动手中动脑,提出问题,分析研讨,体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来实现;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5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还可从人的生存必须遵纪守法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是科学探究的保障。本课题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实物教学法。先请实验员介绍实验室有关危险药品的放置、实验室配置的

12、灭火器、黄沙桶等安全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先在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仪器,以减少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 第二课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和规范地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技能。6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课题 1 空气空气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3、、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一。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

14、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

15、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结构特点结构特点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7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能从

16、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水槽、塑料瓶、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