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19643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WHAT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史? WHY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 HOW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独立的体系,两千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指这段时间内所建造的建筑,即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两大类。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建筑法式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不仅包括中国历代遗留下来的有重要文物与艺术

2、价值的构筑,如大量宫殿、园林、寺庙、陵寝;也包括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历史上建造的具有各自风格的传统建筑。,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史? 即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以时间为主轴线、以历史上的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建筑史,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书。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从而掌握建筑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及思想状况。 中国建筑史课程将具体而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使同学们能够认识和了解中国建筑及其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 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规律 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的优

3、秀遗产 增强自身的建筑文化修养,如何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 打通隔阂强调历史的贯通性和创造思维的相似性,从而在根本上打通历史和现代的隔阂 启发创作注重历史信息和历史建筑的设计技艺在建筑创作上的启发作用; 体会经典体会古代建筑的经典和高超; 充分实践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加强学习。 重点: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进程、特点、思想脉络,能由知识到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并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历史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古代中国人在极其悬殊的自然条件下,建造了大量的房屋,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建筑体系木构架建筑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有以下特色

4、: 古老体系 延绵不断 发展迟缓 体系独特,“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比古老的木建筑更伟大的结构净化和理智的秩序呢?在别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材料、结构和形式的统一呢?这里储存了世世代代的才智” 密斯凡德罗,古老体系古文明建筑体系之一 古埃及:B.C.4000年左右,尼罗河两岸。 古西亚:B.C.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 古印度:B.C.3000年左右 古爱琴海:B.C.2000年左右 古代中国:B.C.2000年左右,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美洲:B.C.1500年左右,延绵不断 中国建筑自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秦汉,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到两宋、辽、金,直至元明清,数千年一脉相承;而西方建筑则起源

5、于地中海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化与其后的迈锡尼文化,此后沿着希腊建筑、罗马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哥德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直到19世纪末的新建筑与20世纪的现代建筑,呈现了多样变化的特征。与中国建筑所具有的连续性发展特征相比较,西方建筑则表现出了在风格上的跳跃性的发展与变化。 六大体系中只有中国(在本土上)从未中断,走完古代建筑发展的全过程。,发展迟缓 商周(BC770年),萌芽阶段; 汉代(BC202年),形成体系; 唐代(AC618年),成熟阶段; 宋代(AC960年),精致化阶段; 明、清(AC13681644年),高度程式化

6、及衰退阶段。 4000年历史长河中发展相当迟缓,尤其是封建社会晚期,旧礼教、旧制度严重束缚建筑的发展与创新。,体系独特,相对封闭 材料上: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而西方建筑更倾向于砖石结构。 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他体系。 结构类型上:西方建筑大都采用以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中国建筑则采用框架结构体系,以柱、梁承重,墙体只起围护作用,即承重体系与围护体系分离。,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他体系 中国建筑以平面铺展的由单层建筑组成的院落型空间为特征;西方建筑更注重向带有地下室的多层楼房发展。 中国建筑注重适中的体量与宜人的尺度;西方建筑更强调具有纪念性特质的高耸的形体与巨大宽敞的室内空间。 西方建筑在造型上体现了

7、几何化的倾向,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分解成各种几何形体;中国建筑更倾向于对自然曲线的追求,建筑的屋脊、屋檐,及室内外的诸多装饰,都用非几何性的曲线来表现。 因此,西方建筑具有某种精神的张力与理性的逻辑;中国建筑则更富于艺术的幻想与象征的意义。,木结构多样性中的主流 木构架的特色 单体建筑的特色 建筑群体组合特色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其他,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木结构多样性中的主流 中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的多样性(材料、结构、构造、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发展出系统的木结构形式。木构架承重建筑在我国分布广泛、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8、思考: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木构架的特色 两种主要木结构体系 穿斗式 抬梁式 斗栱:最具特色的结构构件。,穿斗式 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抬梁式 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又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形成基本的屋架。 应用: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抬梁式与穿斗式的比较,斗栱 中国木架建筑所特有的结构部件,重要建筑使用。 构成:斗、栱、昂。,斗栱的主要作用:承托出檐,斗栱的主要作用:装饰,等级标志,模数,斗栱的主要作用:装饰,等级标志,模数,斗栱的主要作用:装饰,等级标志,

9、模数,斗栱在建筑中的位置不同,名称也不同,作用也有差异。在宋代、清代,名称也不同。,单体建筑的特色:标准化 外形特征:三段式构图 (平面)简明、(结构)真实、(空间)有机 屋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外形特征:三段式构图 木经:“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即屋顶、屋身、台基。,尽间 稍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稍间 尽间,(平面)简明,(平面)简明 单体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 “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单体建筑最常见的是由3、5、7、9等奇数间组成的矩形平面。 在园林建筑中也常采用圆形、多边形、花瓣形等平面。,(结构)真实 采用木框架式结构,“墙倒屋不塌”。 真实:是指

10、在室内外暴露真实结构以及对构件加工的合理性,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除为了显示尊贵、庄严、华丽的最高一级殿宇做天花遮住梁架外,其它都毫无保留地暴露梁架、柱子、斗拱等构件,显示了结构美。,真实:暴露结构,真实:构件加工的合理性,力与美的结合,真实:构件加工的合理性,力与美的结合,(空间)有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易与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以相互流通渗透。,屋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建筑屋顶分为正式屋顶和杂式屋顶两大类 正式屋顶(平面为长方形)四种基本类型: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杂式屋顶:攒尖、盝顶、盔顶、十字脊、扇面等。,屋顶的等级(正式建筑):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

11、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屋顶组合形式,每种屋顶都有其相应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表现力:深远的出檐、富有弹 性的檐口曲线、反曲的屋面、翘起的屋角、灿烂夺目的屋顶琉璃瓦。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小雅斯干,第五立面,第五立面,建筑群体组合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尤其擅长运用院落的 手法进行组合,庭院是建筑群体布局的的基本单元和灵魂。,庭院的形成及类型 庭院是由屋宇、廊、墙组合而成的封闭空间,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 墙院式:主房与院门之间以墙围合。 廊院式:以廊围合成院 合院式:主房,厢房,门屋或倒座 思考:庭院在住宅中的功能?,古代建筑庭园组合举例,空

12、间组织方式 对称式:规则、有序、主次分明 不对称式: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中心而无程式布局,群体组合手法一:沿着一条纵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院落和建筑物,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组合最有特色的艺术手法(纵列式)。,群体组合手法二:当一座建筑群内容太过复杂,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并列群体。,群体组合手法三:最庄重的场所则采用中心对称的总平面形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理念:儒家和道家都主张的“天人合一” 思想。 在长期的发展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融合,从而使得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如同从基地中生长出来一般的气质。,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几个方面: 善择基址:“卜

13、宅”、“相地”,“相土尝水”。 因地制宜:山地村落城镇,佛道名山 整治环境:补充与调整。 心理补偿:文学与风水手段,化解凶患,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与社会需要;建筑类型与社会发展。 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礼制建筑 宗教建筑 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园林与风景建筑 市政建筑 标志性建筑 防御性建筑,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官演变: 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司称为“司空” 汉代“将作” 秦至西汉“将作少府”,东汉改为“将作大匠” 隋在中内政府设计“工部” 唐宋“少匠”,“少监” 明清在工部设“营缮司

14、”,清康熙后,设“内工部”,工官主要职权 集制定法令、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 历代著名工官 隋宇文恺(大兴城、模型、图样) 宋李诫营造法式详细记录当时官式建筑做法 明蒯祥、徐杲(长陵、献陵、裕陵、隆福寺,重建故宫三大殿和西苑永寿宫 ) 清“样式雷” 样房和算房,结语 两种发展模式: 工官掌管下的官式建筑: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工官、内府或工部统一管理,对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能反映当时国家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地方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地方工匠参与设计与施工,建筑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谢谢!,建筑群体组合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尤其擅长运用院落的 手法进行组合,庭院是建筑群体布局的的基本单元和灵魂。 庭院是由屋宇、廊、墙组合而成的封闭空间,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 庭院具有多种功能;由于自然条件或建筑性质的不同,庭院的大小、形式也有差异。,1.庭院式特点;(四合院)空间聚合功能: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安静、私密性强。气候调节功能:围护墙遮阳、挡风,内院采光、绿化,形成小气候。 防护戒卫功能: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伦理礼仪所需 :主从、正偏关系。2.纵列式特点(故宫、曲阜孔庙、十三陵) 3.横列式特点 (联排院落),世界古代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