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87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讲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以洪灾为例最新考纲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考纲解读认识台风、寒潮、洪涝等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知识体系考点 洪灾的成因及防御措施一、自然灾害概述1 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 分类Error!Error!3 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认识洪水与洪灾1 含义2 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

2、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 自然原因(1)气象因素: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2)河湖因素Error!Error!(3)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4)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2 人为原因(1)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2)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3)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四、洪灾的防治措施1 工程措施(1)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2)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

3、溢。(3)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2 非工程措施1 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洪水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因素影响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流域状况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河道曲直河道弯曲自然因素水系状况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入海口入海口狭窄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人为因素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2 洪水成因及治理分析模型(2

4、012四川文综)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第 1 题。经纬度位置1 月平均气温/7 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33N,98E12.88.7561.40.21 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答案 A解析 该地年降水量小且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少,故不可能多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排除C、D 项;由经纬度位置得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加之远离海洋,受不到台风影响,故排除 B 项;该地 1 月平均气温为12.8,说明冬季气温低,多雪且难以融化,即使夏季也会出现高山永久积雪区,故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2013天津文综)200

5、9 年 4 月 14 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右图,回答23 题。2 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C丙 D丁3 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答案 2.B 3.C解析 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阅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第 2 题,图中显示,乙地位于低压的东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此处吹偏东风,从海洋吹向海岸即“向岸风” 。加上该地处于海湾,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和危害。第 3 题,风暴潮的危害主要是由大

6、风和巨浪导致海水涌向陆地引起的,所以修筑沿海堤坝是抵御风暴潮的重要措施。完善预警系统只能做到“早知道” ,本身没有“抵御”作用;围海造田不能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降低登陆后的风速,对海上风速影响较小,阻止不了海水涌向陆地。(2013四川文综)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第 4 题。4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 B沙尘暴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重旱发生地区集中在云贵川三省,云贵高原森林覆盖率较高,春旱易导致森林火险等级高。滑坡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沙尘暴、土壤盐碱化都主要发生在北方。5 (2013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7、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解析 (1)泥石流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坡度、植被状况、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等方面思考;图形显示,甲处河谷等高线密集,位于太行山东侧,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2)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掩埋农田、村镇,摧毁桥梁、道路,阻塞河道等,结合图示信息作答即可。6 (2012上海地理)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

8、成极大危害。1949 年到 1998 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 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 151(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

9、灾多于旱灾。(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解析 第(1)题,根据 1949 年到 1998 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表,可概括出,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小,无论南方还是

10、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第(2)题,注意审题“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地区的原因。第(3)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我国气象灾害示意图的判读1 解读图表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梅雨江淮地区江淮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8 月梅雨过

11、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春旱华北35 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 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薄膜覆盖等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秋末、冬季和春初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降温冻害,大风破坏牧场;大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防冻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等;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春、夏、秋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地形雨,锋面

12、雨;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经济财产受损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干旱全国四季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2 方法技巧(1)自然灾害成因分析思路自然灾害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 “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 “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 “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陡坡垦荒、过度放牧、樵采等。(2)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析模型自然灾害防御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

13、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要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练出高分一、选择题下图为 2011 年 8 月某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遥感图像。完成 12 题。1 A 处的风向为( )A西北 B东北C东南 D西南2 此时“风云三号”还有可能监测到( )A西南出现旱情 B江南出现霜冻C华南出现沙尘 D东北出现寒潮答案 1.D 2.A解析 第 1 题,从遥感影像图看出,A 处的风向为西南风。第 2 题,8 月我国西南地区可能出现旱情,其他选项中现象不可能出现。上图为“我国19612004 年平均各月沙尘暴日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示意图 ” 。完成34 题。3 我国发生沙尘暴最频繁的季节是( )A春

14、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 与我国沙尘暴形成无关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C高压 D反气旋答案 3.A 4.B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看出春季(3、4、5 月)是我国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第 4 题,冷锋过境、反气旋(高压)边缘的大风都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动力。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56 题。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5.324.3537.215.72.730.1670.319.620.040.81 353.713.24.526.1384.720.55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

15、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 B C D6 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答案 5.C 6.D解析 第 5 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处集水面积最大,能形成水流;坡度最大而且海拔高,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第 6 题,泥石流主要的动力是水流。读“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完成 79 题。7 影响华北、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8 该天气系统带来的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C寒潮 D台风9 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洪涝多发影响交通 感冒患者增多 大风可减轻污染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16、A BC D答案 7.B 8.C 9.B解析 从图示信息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温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寒潮天气。寒潮过境带来的降温将会导致感冒患者增多,大风可减轻污染。2012 年夏,长江流域再次发生洪涝灾害。读“某年 69 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 ,回答 1011 题。10据图可知,该年 69 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多,流量大B降水强度大,流量大C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D植被增加阻碍水流11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答案 10.C 11.A解析 第 10 题,从示意图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