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42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专项排查练(十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单元专项排查练专项排查练(十五十五) 1 毕升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 ) 点拨 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 的是活字印刷术。 2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文艺复兴后西方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两者有质的不同。 ( ) 3 秦朝的官方文字是隶书而不是小篆。( ) 点拨 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 4 诗经的文学风格主要是浪漫主义,楚辞的文学风格是现实主义。( ) 点拨 诗经的文学风格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的文学风格是浪漫主义。 5 京剧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 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而不是京剧的形成。因为元杂剧将诗

2、词、 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 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6 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 7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 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 ) 点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最早提出的。邓小平最早提出的是“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的丰富和发展。 9 “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 点拨 “科教兴国”战略

3、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四大发明的时间及属性;对中国主要绘画风格不能准确辨识;不 能全面掌握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教育发展历程记忆不清。 1 公元 751 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在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 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 A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 B、D 两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 8 世纪中国 的造纸术外传,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外传是在宋元时期。 2 郑燮的墨竹图 ,

4、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 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 求 神韵意趣的绘画风格属于 ( ) A山水画 B汉代帛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答案 C 错因分析 本题容易错选 A 项,原因是对文人画的概念掌握不清。文人画亦称“士大夫 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 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郑燮的墨竹图符合上述特征。 3 1951 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让人传话:“请转告毛 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约里奥居里之意是建议中 国 ( ) A对美国和苏联要先发制

5、人 B赶在美苏之前造出核武器 C拥有核武器才能提高国防能力 D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答案 C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时代特征和历史事件把握不准。1951 年,苏联和美国 已拥有了核武器,A 中“先发制人”的说法不正确;美苏造出核武器比中国早,B 不正确; “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反对核武器”,并未体现“提供电力”,排除 D;材料反映了通过拥 有核武器来提升国防能力,答案为 C。 4 有人认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 ,不是“新政” ,更不是“革命” ,而是一种 “回归”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做法仍有不少值得今天借鉴。这 主要体现在( ) 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

6、全面发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取消高考,直 接推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B C D 答案 B 错因分析 本题容易误选 A、D 两项。错选原因是对“文革”时期教育发展的状况及其教 训认识不清。题干中教育的“回归”是指由应试教育回到原来就提倡的素质教育,让学生 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文革”期间的做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及科技发展的特点;古代书画艺术;“两弹一星” ;“双百” 方针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决策。 5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 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7、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 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 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答案 B 解析 四大发明使中国自大,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甲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封建专制和文化专制导致中国不重视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没能产生巨大效益,所以 乙也正确。 6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数学天文、地学化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历法、 气象 学 数量2225259257788 形成

8、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发展农业的需要 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科举取士 的促进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吏,是中国 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其考试内容多为儒家经典,而非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经世致用 之学。 7 余秋雨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以下 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 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D 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 答案 C 解析 A 项应为甲骨文篆

9、书隶书楷书;B 项中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应为 小篆;C 项正确;D 项中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 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 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 鹘 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 得 其法。 ”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人画的特点之一注重写意。 9 国防科委张爱萍主任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 ,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

10、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亿万星辰汇银河”:中国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 “世人难知有几多”:中国航天人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C “神机妙算巧安排”: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 “笑向繁星任高歌”:21 世纪初的这一科技里程碑令人倍受鼓舞 答案 C 解析 A、B 两项把“银河”定位于航天领域不正确;1983 年,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 的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 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D 项“21 世纪初”这一时间定位不正确。 10与下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烟标反映的史实匹配最

11、贴切的成就应是( ) A “南优 2 号” B “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 “银河号” 答案 B 解析 该烟标是为庆祝“东方红一号”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而设计的。 11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 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 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进一步提出( ) A “载人航天工程” B “双百”方针 C “科教兴国”战略 D “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 想,把发展科技和教

12、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选 C。 1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 曲折,主要原因是( ) 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是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 D 解析 “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革”时期“左”倾错误 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是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大题冲关规范练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

13、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 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1977 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 1978 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 1 160 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 77 级考生的 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 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 年 3 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 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 20 年之科教篇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

14、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 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 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 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四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 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

15、方针。 (4)材料三、四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 (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 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 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 、 “人才断层”的局面。 (2)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 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4)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 “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信息分析。第(2)问,注意 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二句话和第六句话分别介绍的是 1977 年恢复高考和 1978 年全国科学 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第(3)问,可结合材料的中心思想发展 教育事业及所学知识归纳。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表明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 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教育置于“国运兴衰”的战略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