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39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9 讲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考点一 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背景Error!Error!2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图示图解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二、宗教改革的概况及基本主张1概况Error!Error!2主张Error!Error!三、宗教改革的影响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2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归纳提升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

2、的准备。史料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2)解读 上述图示表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主张的主要不同有:(1)得救途径不同:后者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前者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2)实质不同:后者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前者否定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史论 1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特权。(2)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史论 2 宗教改革的实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3、。因此,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政治运动。1 (2012广东高考)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双方分歧的本质点在于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从材料看,教皇代表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 ,也就是“因行称义” ,这与路德的“因信称义”的主张是冲突

4、的。教皇代表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坚持教徒通过教会所规定的宗教仪式才能得到救赎,而路德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教会剥削和压迫,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得救。所以选 C 项。路德并不反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本题易错选 D 项。2 (2010上海高考)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答案 D解析 从图片看,教皇和君主在同一宝座上,互相小心照应着,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利用的关系,教皇是基督教的代表,君主是世俗势力的代表。故选 D项

5、。A、B、C 三项与图片信息不符。3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答案 D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的是认识上帝但不需要问别人,这就体现了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直接与上帝对话,无需教会的中介,但他并不反对神的存在。4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德肯定了赎罪券的功效B

6、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C路德主张“因行称义”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获救,事实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 B。5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平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路德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政府来管理。下列对路德宗教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政治民主化提升的体现B标志着西欧君主制的诞生C路德的主张具有人文主义倾向D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答案 C解析 路德宗教改革并没有提升政治民主化,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不符;早期的宗教异端思想为欧洲宗

7、教改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路德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 D 项。C 项与史实相符,故选 C 项。考点二 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3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二、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1含义:主张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2内容Error!Error!图示图解 理性主义三、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人物代表作观点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

8、,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出“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2)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四、启蒙运动的影响1欧洲Error!Error!2世界Error!Error!归纳提升 欧洲启蒙运动既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也有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理性与自由的启蒙是说人生而自由并且思想也是自由的,是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启蒙。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是反专制的启蒙。史料一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

9、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解读 史料主要反映了牛顿的物理学证实了理性的重要性。史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全球通史解读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10、含义是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宣扬“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专制统治,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史论 1 启蒙思想家们思想主张的共同点(1)都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2)都主张“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3)都主张实行法治,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史论 2 启蒙运动的特点(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

11、,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1(2013天津高考)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答案 C解析 共和政体中,当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民主政治,而当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专制政体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12、君主政体是由君主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在此,孟德斯鸠主张的是受法律制约和约束的君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2 (2012江苏高考)“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 D伏尔泰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理性主义”这一信息。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天主教会的束缚,倡导人性

13、的解放,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要是打破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建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没有达到全面改造社会的层次。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3 (2012山东高考)“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通之处” 。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都反对封建专制与神学世界观即反

14、对权威,二者都提倡个性的解放即强调个人自由,这与美式思维模式所倡导的反专制、求民主相吻合,故选 A 项。崇尚理性与重视法制不符合宗教改革,故排除 B、C、D 三项。4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天赋人权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答案 B解析 分析材料,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民主自由的体现,民主自由也受到法律的制约。各选项中 A 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分权思想;C 项排除,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是天赋的,而不是法律或信仰来赋予;

15、D 项排除,社会契约思想把社会和国家看做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本题选 B。5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 “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所谓“超越”是指启蒙运动进步的地方,此题要选择不属于超越的地方,也就是继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地方。C 项揭露批判天主教会为正确答案,因为两者均揭露批判了天主教会,是共同点,不是超越。1宗教改革运动就是要清除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错误。宗教改革反对

16、的是当时欧洲的天主教会的统治,并不反对宗教信仰。2 “因行称义” 、 “因信称义”与“信仰得救”的区别。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3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正确。人文主义一脉相承,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但在古希腊时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侧重于政治领域。1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 ,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