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17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717 课课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 义。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1 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战略反攻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二、三大战役: 1948 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消灭。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时间地点:1949 年春(3 月

2、) 、河北西柏坡。 3、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以恢复和 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 大了

3、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一瑞金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丁变化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

4、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3、 “打倒列强,除军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 工农武装割据 B 抗击外来侵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推翻国民政府4、为迎接建国 60 周年国庆,某摄制组要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的最后一站应选在A井冈山 B西柏坡 C瑞金 D延安5、从下面图片中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C国民党政权覆灭 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6、促使中国共产党作出工

5、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决策的关键因素是A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B战略决战取得胜利C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即将成立7、1947 年 7 月 23 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8、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战术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扬立马薄燕台。 ”诗中反映的是(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9、2006 年 4

6、月 27 日,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拜访了“总统府”当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对于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12 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1949 年,解放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C.1853 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D.1912 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很多仍需我们弘扬的时代精神。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A. B. C. D.1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

7、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12、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出现于 1949 年的高频率语汇是 内战、谈判、南京、革命、解放 重庆、侵略、民主政权、盟国、边区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封建 鞑虏、民族、共和、专制、自由13、毛泽东创造性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系统论述是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 ) A.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新生产力

8、的代表B.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要求C.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15、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7 年 7 月 1 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 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 8 月 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

9、高 1.842 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 1997 年 7 月 1 日悬挂” ,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 分)材料二 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 分)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 年 4 月)材料三中的诗和图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分)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 500 万人次。 大总统誓词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

10、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 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分)16、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 1958 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 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 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图一:1839 年 图二:1919 年图三:19371945 年 图四:1949 年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11、?产生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ACCBC BACDA AACC15、南京条约 、香港回归。 (2 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 (2 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 基本胜利。 (分)提示: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 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分)16、7 (1)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图二五四远动 ;图三抗日 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 来侵略的斗争。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3)斗争对象:由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汇集为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人民同国民党 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