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103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 试题)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2卷)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卷 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2 题,48 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出后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相应位置。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2.中国先秦某位思想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

2、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 “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4.“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A图 1 至 2 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B图 2 至图 3 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

3、大调整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5.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6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

4、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 ”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恰当的是( ) A.作者在批评东汉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 B.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 C.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 D.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7.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8.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

5、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 “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9.唐太宗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省和门下省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B.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省和门下省互相制约,可抑制宰

6、相权力的膨胀D.中书省和门下省互相扯皮,降低行政效率10.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止回旋,惟人所便。 ”这说明曲辕犁(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11.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 ”据此可知当时( )A.限制经营场所B奉行“重农抑商”C商业空前繁荣 D重视监管商业1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

7、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运用C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D雕版印刷仅限用于官方刻书13.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4.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

8、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 。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15.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依据材料一宋会要辑稿 “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材料二太宗实录 “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之权。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不管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

9、正确结论B 太宗实录是第一手资料,故材料二的结论更为可靠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故材料二正确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私田数量超过官田C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佃户成为耕作主力17.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 124万,尚不

10、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 万人,巴黎有 4 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 10 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18.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 ”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1、!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19.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C.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D.灌输以农兴业的思想以“存天理”20.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加强机构分工21 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12、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 ”材料主要表明元朝( )A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部推行行省制度 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22.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明清汉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这种转变彻底解决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D

13、这种转变受到了明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2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24明代,农民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高考学习网中国

14、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 A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朝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5.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

15、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1793 年、1816 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 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2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2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