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098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论民本》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民本论民本 (时间:45 分钟 分值:60 分)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27(27 分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z chn) B为丛驱爵者(ju),鹯也(zhn) 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kun) D谨庠序之教(xin),申之以孝悌之义(t) 2对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山岳)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牲畜) C其何能淑,载胥及溺(相互) D奚暇治礼义哉(治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今天下

2、之君有好仁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 分)( ) A为渊驱鱼者,獭也 B此之谓也 C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如之何则可也 5下列加点词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 分)( ) A从而刑之 B树之以桑 C衣帛食肉 D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6翻译下列语句。(6 分)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3 分) 2 答:_ _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3 分) 答:_ _ 7 论民本第二段论证了什么观点?作者为了论证观点采

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 分) 答:_ _ _ 二、文本阅读二、文本阅读(11(11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810 题。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 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 社稷。 ”(尽心下)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 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 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 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4、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离娄上)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社稷次之:_ 牺牲既成:_ 得天下有道:_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_ 9判断解释下列“以”的用法。(4 分) 祭祀以时( ) 以陷于死亡( ) 树之以桑(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10选文中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你觉得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3 分) _ _ 3 _ 三、类文阅读三、类文阅读(15(15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6、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都得到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B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甚至 故不为苟得也 得:得到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用:使用,采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得到 D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舍弃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不单单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

7、我何加焉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 C不同,也不同 D相同,也相同 1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作者用鱼和熊掌设喻,意在说明熊掌比鱼更好吃。 4 B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以就不能苟且偷生而失去最重要的“义” 。 C不应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穷乏者感激的目的,而忘掉义。规劝人们切勿“失其 本心” 。 D全文的论点是: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切不可“舍义偷生”或“见利忘义” 。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答:_ _ _ _ 四、语言运用四、语言运用(7(7 分分) ) 15仿照下面一句话,写一句内容相反的语句,形成对比。(2 分) 得天下皆因权为民用,情为民系

8、,利为民谋。 答:_ 16下面是孟子选段,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对文段内容简评。(5 分)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 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 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_ _ _ _ _ 简评:_ _ _ _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B 2C 3A 4D 5D 6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戴)便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便可以做诸侯,得到诸侯 5 (的欢心)便可以做大夫。现在天下各国的国君如果有喜好仁德的,那其他诸侯都会为他把人 民赶来了。 7第二段主要论证了“

9、得民心”与“得天下”的关系。 作者为了论证这个观点,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那些不修仁政的暴君,就像“为渊驱 鱼者” “为丛驱爵者” 。另外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拿 清明的汤武二帝与昏庸的桀纣二帝比较,更加鲜明突出。 8古时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祭祀用的牲畜 方法 不储藏 9按照 以致 用 来 1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给今天 “执政为民”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11D 12C 13A 14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只好)放弃鲜鱼

10、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 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参考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 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 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 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 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 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 避开祸患的方法,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