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8682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防控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登革热防控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登革热防控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登革热防控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登革热防控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防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防控(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防控,主要内容,登革热概述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基因 组为不分节段的正链RNA登革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 的虫媒病毒登革热(DF) 登革出血热(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4,登革病毒的宿主,登革病毒感染者非人灵长类啮齿目有袋目翼手目,5,媒介,埃及伊蚊 白蚊伊蚊,我国海南、雷州半岛、云南有埃及伊蚊分布,其他地区主要是白蚊伊蚊,中国白纹伊蚊地理分布,登革热的传播途径,蚊媒主要母婴垂直传播 输血传播 器官移植传播 注射器针头传播,登革病毒的传播,人病毒血症,蚊体内复制,人体内复制,登革病毒传播,病毒血症,病毒血症,外潜伏期,天数,0,5,8,12,16

2、,20,24,28,#1患者,#2患者,蚊叮咬/获得病毒,蚊再叮咬/传播病毒,内潜伏期,10,病毒特性,在血清(-20)存活5年, 6030min或1002min灭活, 对酸、洗涤剂、乙醚、紫外线等敏感。,流行形式,城市型伊蚊 人 伊蚊 森林型伊蚊 非人灵长类 伊蚊,自然疫源性,登革病毒感染疾病谱,登革病毒感染,无症状,有症状,登革热,登革出血热(血浆漏出),未鉴别发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无休克,无出血,不常见出血,潜伏期:5-8(3-15)天 分型:登革热:典型(普通型)、轻型、重型登革出血热: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登革热临床表现,典型登革热表现,症状:发热:突发高热、

3、畏寒。疼痛:头痛、全身关节肌肉痛,少数病人可有眼眶痛和腓肠肌痛。剧烈头痛可能存在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炎。出血:鼻腔、牙龈、消化道、皮肤、子宫等出血,发生于1/3-2/3的病例。消化道:呃逆、呕吐、上腹痛、腹泻等。,体征:充血:颜面、颈及上胸部潮红、结膜充血似酒醉貌、热退消失。皮疹:以麻疹样皮疹为主,也可呈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及红斑样疹,发生于病后三日,下肢及背部较多。其他:淋巴结肿大,肝大,脾大等。,登革热疫苗,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技术指导方案,我国登革热防控目标和策略,防控目标,监测为重点 控制蚊媒密度 提高诊治水平 强化疫情处置 加强部门合作 动员社会参与,及时发现疫情 严防输入传播 预防控制

4、续发病例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防控策略,适用范围,原则:发现 评估 预警 行动,输入病例定义,输入病例 境外输入: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境内输入: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登革热流行地区报告方式 网络直报报告卡备注栏 境外输入/境内输入和 感染地(国家或地区) 统一格式:“境外输入/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省市县”,20,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网络直报标注: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标注方式:备注栏 需留意:后续进展,21,个案调查,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散发 暴发疫情早期5例 重症(DHF、DSS)、死亡 为查明

5、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而确定 实验室采样检测,22,暴发疫情定义,暴发 14 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村庄、学校等),发生3 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3,病例搜索,启动条件 本地病例 流行季输入病例 其他(基于疫情研判) 索搜策略 散发病例:以病家为中心半径200米范围 输入病例:共同出行人员,生活、工作区域(病毒血症期在境内) 暴发疫情 风险评估,确定范围,24,风险评估和沟通,适时开展风险评估 流行季前 流行高峰及时反馈风评结果 向上 平级 面向群众,25,指南诊断标准与01版诊断标准对比,26,新指南与05版对比,2

6、7,分级标准,共分为六级事件可能牵涉到我市的事件为五级和六级,分级防控(六级),分级防控(五级),具体措施,疫情处置相关定义,核心区: 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核心区。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警戒区: 在核心区外扩展半径200米范围为警戒区。农村一般以核心区周围自然村、屯,必要时以行政村甚至乡、镇为警戒区。城市一般以核心区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为警戒区。,疫情处置相关定义,监控区: 根据不同登革热风险地区疫情大小、流行季节等因素,在警戒区外围划定监控区。布雷图指数(BI):BI=(发现的阳性容器数

7、/调查的户数)X100 如检查了150户,发现有幼虫的阳性容器数12个,则布雷图指数(BI)=(12/150)100=8,登革热应急防控范围界定,核心区-疫点疫区;警戒区-近期疫情可能扩散到的区域,监测区,警戒区 200m,核心区 200m,发生输入性疫情,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防控重点 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 提出落实清除孳生地范围 蚊媒密度调查 卫生宣教 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 做好传播风险评估,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1组织协调与沟通 2病例管理 3流行病学调查 4媒介伊蚊的控制,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1组织协调与沟通 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

8、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 开展宣传教育。,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2病例管理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病例救治与管理: 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2病例管理 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 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采样: 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以

9、上分离血清送检。,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3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2)病例搜索: 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 无论发病与否,对可能共同暴露者尽可能采血送验,以了解是否曾受到感染,以找出无症状或未报告的个案。 若发现病例在本地活动期间处于病毒血症期,在核心区内搜索病例。,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3流行病学调查 (3)蚊媒密调查与评估: 在核心区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调查疫区内50100户居民,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 随后每2-3天重复进行控制

10、与调查,直至BI小于5,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4媒介伊蚊的控制 (1)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隔周喷药,共喷药三次。 (2)清除伊蚊孳生地: 在核心区周围半径2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 根据评估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时,登革热防控措施,实施疫情日报告,科学风险评估,及时预警 向医疗机构发出预警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政府主导,卫生、城管和街道居委多部门联合 紧急杀灭成蚊,清除蚊虫滋生地 广泛社会动员,健康宣教,45,防控重点措施,紧急杀灭成蚊: 及时、快速、全面、反复 各地市爱卫会组织消杀(聘请社会专业消杀队) CDC 组

11、织实施效果评价和风险评估 有效清理滋生地, 三个100%:入户调查,清积水,翻盆倒罐,宣教 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入户动员,发动群众 CDC入户,评价清理效果,BI5,46,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1.流行病学调查。 2.蚊媒应急监测和媒介状况快速评估。 3.疫情分析及风险评估。 4.疫情控制效果评估:,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1.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 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活动情况、被蚊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2)实验室检测。 急性期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抗原、核酸,分离病毒。采集双相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抗体。 捕捉伊蚊(成蚊)送实验室检测。,疫情控制 发

12、生本地感染病例,1.流行病学调查。 (3)病例搜索。 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对核心区的医疗机构(如社区门诊、卫生站、医院等)搜索近期发病的可疑病例。 追踪可能的传染源。对于指示病例、首例或首批病例,要详细调查其发病前25天内(最长外潜伏期加最长内潜伏期),当地是否有类似病人、尤其是来自登革热流行区的人群出现,寻找可能的输入病例,探索本地病例的传染源。,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1.流行病学调查。 (4)必要时核心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 (5)流行因素调查 (6)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 (7)调查初步报告、进程报告,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3.蚊媒应急监测和媒介状况快速评

13、估。 (1)幼虫评估: 核心区布雷图指数调查每天1次,连续3次,以后每3-5天1次,如在5以下,以后每周1次,至直疫情结束;警戒区每15天一次。 (2)成蚊密度监测: 诱蚊诱卵器法:核心区每35户或外环境每25-50米距离放1个诱蚊诱卵器,共放50-100个,连续放4天,第4天检查成蚊和卵阳性情况。诱蚊诱卵器阳性率要在5以下,随后每4天放1次。,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3.疫情分析及风险评估。 分析本次流行的分布,确定核心区、警戒区范围和流行特点,分析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并进行疫情风险评估。 疫情处理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并逐级上报至省疾控中心。,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4.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罹患率)、流行持续时间、伊蚊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伊蚊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可作为登革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 当该指数超过大于5,判定为媒介控制未达到要求,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