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冷思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8397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89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的冷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绵城市的冷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绵城市的冷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绵城市的冷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绵城市的冷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的冷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的冷思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海绵城市热潮下的冷思考,组员:黄民键、丘飞鹏、廖宇旋、梁展腾、欧少敏、 王舒诗、冯思仪、练祺,小组分工,1.黄民键(组长),各项工作的分配与统筹 2.丘飞鹏,ppt的演讲 3.廖宇旋、梁展腾,网上电子和书籍纸质资料的收集 4.欧少敏、王舒诗,资料的整理和分类 5.冯思仪、练祺,ppt的制作,“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城市的一大通病,大背景,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主要围绕四大主体展开: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规划建设。,海绵城市三大特点,海绵城市三大特点,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要像海绵一样,遇到雨水时把它们吸纳起来,缺水的时候再吐出来利用,能够像大自然一样对雨水进行自然

2、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大量的雨并不是落在河道里,所以防洪没有必要死守河道,水的污染源非水体本身,水净化的解决之道也不在于水体本身,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是跨尺度、跨地域的综合性性问题。诸多水问题产生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水问题的出路不在于河道与水体本身,而在于水体之外的环境。,“无论缺水还是内涝,城市蓄水能力下降都是 重要原因。”,让城市“自主呼吸”,被

3、视为这一难题的 解决之道。,从技术角度讲,今后规划要加以对雨水滞留控制, 地块出让时径流量、透水路面等要写进文件, 开发前后地块排水量须持平。,李俊奇 北京建筑 大学教授,何伶俊江苏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为城市的一种“包袱”。,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占用了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切断了自然水循环,导致 “逢雨必涝”“雨停即旱”。,佘年 深圳大学教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被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逐渐

4、可自由呼吸、自然吐纳,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系统。,不增加市政管道压力,也会达到滞留洪峰的效果,还可避免马路被“开膛破肚”。以往城市排水,靠的是管渠、泵站等设施,追求“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而海绵城市则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技术服务,材料,管理,仪器,工程,居民生活,海绵城市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其市场拉动作用不亚于城市化建设。,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有着美好生态愿景与巨大市场蛋糕的诱惑,全国兴起海绵城市建设热潮实属正常。在热潮之下,海绵城市建设是否需要冷思考。,城市水问题的解决前提是保护区域水循环过程,这就注定了真正的解决方案

5、必定是跨尺度的,即“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为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更面临着诸多有待探讨的现实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符号和愿景很好,但是大家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实质,并且不能踏踏实实地将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可能会半途而废。”,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且人口密集,而对于土地的开发也有些过度,“城市的规模像摊大饼一样的发展”对于自然破坏的强度也更大,因此修复就更难,代价更大。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应做好全局战略规划,应从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海绵城市建设,大众,企业,市场主体,主要受

6、益群体,积极性不高,直接受益少,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各个矛盾体,即便有启动资金,但之后的配套资金筹集也将比较困难,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利益相关体。,海绵热的冷思考,“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内涝景象是每逢雨季各地民众的热议话题。热岛效应、地下水枯竭、水环境污染、雾霾污染等城市病的随之伴生,都让城市“苦不堪言”。与此同时,我国也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水成了一个极端的城乡二元问题。,2014年12月31日,我国首批“海绵城市” 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展开,中央财政计划对16个试点城市3年内投资 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由于深受内涝的困扰,各个城市的申报热 情超乎了想

7、象,据统计,仅申报城市就有 上百个,海绵热的冷思考,思统筹协作,不交流、不合作、各扯一摊自己单干,是一些城市建设过 程中的通病。一些部门力图将“系统工程”变为“系统内工程”,既不 顾客观规律,把海绵城市建设带入歧途如果仅仅依照国外或者其他国内城 市经验进行建设,忽视自身特点,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全社会的广泛参 与和协作,是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的基本保障。,思建设成本,除了中央财政补助以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或将挑起“大梁”。海绵城市建设,如果能用好PPP,其实是很适 合的。可以试图通过让企业通过出售水,还可以把政府的各种补贴利 用金融工具,做成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债券之类,让企业

8、利用政 府撬动金融市场的资金。,1,2,海绵热的冷思考,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一些地方急于求成, 做法简单粗暴。急速建设下,我们仍要冷静思考。,知识链接: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海绵热的冷思考,全国范围内掀起海绵城市的建设热潮。但在各城市真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实施方案科学性。,从国内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内容的普遍理解和掌握度、

9、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储备、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建设等多方面来看,在几年内快速完成行业的整体转型,并大规模的推行,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把先进的理念和具体的要求, 通过宣传、示范、推广等途 径,形成一种文化、思维或 者习惯,深入人心,促进海 绵城市的建设,鼓励国际合作,强调社会 参与,研究投资规模是否经济合理 ,是否有效整合现有资金渠 道加大政府投入等。积极倡 导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PPP) 模式,实现政府和社 会资本的有效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人员 培训、技术咨询、专家指导等模 式,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功经 验,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建立投入 机制,我们的

10、思考,建设城市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围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最严格水 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城市水生态 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建设雨水利用 与中水回用系统工程,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 和建设规划渗、滞、蓄、净、用、排等 工程总体布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各项工程措施的建设内容 建设 标准,明确投资规模 资金来源执行 进度安排近期建设规划等,规划确定城市需求的水资源的量和质 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 评估城市防洪 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 风险,找出城市建设和管理面 临的水问题与对策出路等,城市环境管理与运营, 维护城市健康。 包括投入机制、绩效考核和 监督机制建设、其他制度 机制建设等保障性措施,海绵城市 与规划,我们的思考,中国正走在高速城镇化发展的路上,在这个阶段往往我们只注重了表面的工程,为了政绩大兴土木,表面光鲜实质却千疮百孔,城市排水系统关乎到城市居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提出海绵城市正是为了城市更好的健康可续的运转,并且将资源高效地利用,下一步们应该将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切实的改进城市的排水功能。每座城市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总结,THANK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