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7903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那些因素会及如何影响GDP,本章知识点,均衡产出:概念理解 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以及两者关系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化 乘数理论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本章重点,均衡产出的概念 凯恩斯消费理论 现代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国民收入决定变动及其乘数,第

2、一节 均衡产出,一、基本假设 1、两部门、自主投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GDP=C+I 2、 Keynesian Law(需求决定供给):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背景:19291933大萧条适用范围:短期分析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及其假定前提,1.萨伊法则: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 2.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支出决定收入 3.凯恩斯定律的假定前提:(1)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2)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价格是粘性的,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及其决定,(一)均衡产出概念 均衡(eq

3、uilibrium)的理解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对概念的理解关键(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区别)1.实际产出与名义产出区别2.意愿(计划)消费和投资与非意愿(非计划)消费和 投资的区别3.非计划存货投资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之间的差额 Question:当社会实现均衡产出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为零,为什么?,(二)模型,1、列表法 2、公式法:y=c+i或i=s 3、图解法 (1)45线法 (2)计划储蓄恒等于计划投资,均衡国民收入表,均衡国民收入图,图解简单国民收入,45线,c+i,o,y,c+i,y0,IU0,I

4、UMPC 4.01,or =1, or MPC(2) /y0,所以APCMPC,c,百川归海:家庭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 最直接的办法是将各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加总起来,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看,这样做是相当合理的,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总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虽然各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时期面临的相关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加总时,这些细节要素会相互抵消,整个国民消费函数会呈现相当稳定的关系。,3.社会消费函数,在家庭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二、储蓄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 2.储蓄函

5、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1.储蓄函数,收入、消费和储蓄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宏观经济学中将储蓄定义为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用s表示储蓄,有如下关系: y=c+s s=y-c 在上述关系中,y表示收入,而消费c又是关于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收入的函数。不失一般性,我们将储蓄函数定义为: s=s(y)=y- -y=-+(1-) y 由于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则在图形上,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是对应的。,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曲线越来越平缓,对应地,储蓄曲线则表现为越来越陡直。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和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

6、ty to Save,APS) APS=s/y, MPS=s/y=ds/dy=(1-) APS=s/y=-+(1-) y/y=-/y+(1-)APS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使用线性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证明如下:,MPC和MPS互为补数, APC和APS也互为补数。即:MPC+MPS=1、APC+APS=1 。 证明:,MPC+APC1,MPS+APS1,第三节 现代消费理论及其发展,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二、生命周期理论 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论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 詹姆斯杜森贝里 基本观点: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原因:消费受到过去消费水平

7、和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 他认为正统理论中对消费者的两个基本假设存在错误:1. 消费者是以个人自身最大化决策为基础的,不受其他个人或家庭的影响,即消费者不考虑与其他个人或家庭的横向关系。2.当期收入变化后,消费支出可以迅速改变。,杜森贝里指出存在两种重要的效应,即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 示范效应。示范效应也称为攀比效应,是指一个家庭在决定其消费支出水平时,要参考与其处于同等收入水平、同一社会阶层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结构。这种效应是一种水平的、横向的效应。 棘轮效应。棘轮效应是指消费支出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消费水平的影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水平会逐渐进行调整,但这一调整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反之,当实际收入突然大幅度下降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会维持在原有消费水平一段时间,只有在收入下降持续较长时期时,消费支出水平才会缓慢地向下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