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7789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生态ppt培训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农业资源生态问题,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过程实质是把农业资源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同地域内农业资源的质、量、时空组合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式,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的优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内容。,第八章 农业资源生态问题,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资源的类型、特点和我国农业资源的状况,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原则和途径。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资源的利用原则及合理利用途径、公共资源的生物经济

2、平衡规律,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生态系统效益”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公共资源的生物经济平衡规律,主要生态问题的解析。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资源特征分析为主线,深入分析生态问题与解决途径。 教学内容,第八章 农业资源生态问题,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农业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 3 我国农业资源述评 4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1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资源与农业资源 二、农业资源的分类,一、 资源与农业资源,资源(resource):是在一定的时空分布和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由人类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有形的物质;无形的资金和技术、信息和智慧等。特

3、点: 必须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资源的概念是动态的。 农业资源(agriculture resource):是一种特质的资源,是被人类利用,直接参与或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二、 农业资源的分类,1、按来源可分为: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s): 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 )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来自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投入。包括: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资金、农业物质技术资源和农 业信息资源等。,二、 农业资源的分

4、类,2、按能否再生可分为: 可更新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 是自我更新周期短,可年复一年,循环利用的一类资源。主要针对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辐射、水力、热量及各种生 物资源等。资源的可更新性不是必然的。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 )指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如:煤、石油、矿石,深层地下水等。农业资源分类如图示,退出,主菜单,主目录,2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农业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 二、农业资源的类型及合理利用,一、农业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一)、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及综

5、合利用 (二)、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经济利用 (三)、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合理利用 (四)、农业资源的变动性及科学利用 (五)、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一)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及综合利用,资源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要素的变化必将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甚至会导致系统发生演替,表现为明显的整体效应。如:水资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径流、湖泊和地下水组成的水体。 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具备全局观点。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二) 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经济利用,资源的有限性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 1、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如:太阳辐射、降水量等;对不可更新资源,如:煤、石油、

6、矿藏等,其储存总量是有限的,越用越少,资源枯竭是这类资源最终要遇到的问题,应减缓使用速度,以求在资源枯竭前,找到替代能源。 2、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有限的; 如:保护地栽培可改变资源条件,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二)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经济利用,3、可更新性资源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前提的,也并非取之不尽;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合理利用,才可永续利用。 4、农业资源的负荷是有限的。如:草场一旦超载,其调控机制就会失灵,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就是明证。 应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经济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三) 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合理利用,

7、资源的可更新性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其可更新性做到永续利用,否则会造成资源的丧失。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力等与地球起源有关,人类对其再生过程影响不大; 森林、草原、鱼群、野生动物、土壤等自然资源更新过程和生物学过程很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四) 农业资源的变动性及科学利用,农业资源是一个庞杂的动态系统,随时间推移不断发生质、量的变化,进而形成不同历史阶段所特有的资源组合。 如:气候资源的季节性变化,生物资源的死亡、繁殖等。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战争、污染物的排放、三峡工程等。 应根据资源的变化规律,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注重保护资源。,(五) 农业

8、资源的区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各地区的纬度、经度不同,造成资源的地带性特点,主要反映水分、热量条件组合的差异。 同一地带范围,又因地势、地形、海拔高度等造成资源的重新分配组合。资源的区域性特点十分复杂。 应根据各地区各种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特点的不同,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贯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二、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合理利用,(一)、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1、原则:合理 2、途径:开源节流,(二)、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1、气候类自然

9、可更新资源:充分利用 2、土壤(土地)资源:用养结合 3、生物质资源:合理利用、保护与增殖 4、生物经济平衡规律:,3 我国农业资源述评,一、土地资源 二、气候资源 三、水资源 四、生物资源,一、 土地资源,(一)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面积绝对量较大,960万km2,列世界第三;6.4% 耕地所占比例较小,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占到69%,现有耕地1.3亿公顷。 人均占有量更少,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单位:公顷中国 世界 所占比例 人均土地资源 0.78 2.34 1/3人均林地 0.19 0.91 1/5人均草地 0.22 0.69 1/3人均耕地 0.09 0.32 约

10、1/3,土地资源,(二) 森林覆盖率低,且集中于东北、西南部地区。 1、 现有森林1.2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4%。 2、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广大西北、华北地区少林甚至无林。 3、滥砍滥伐之风愈演愈烈,自然灾害频频出现。 森林多种生态效益 1保持水土,涵养水分。 2减轻风蚀,制止土壤沙化。 3保护农田,少受害风袭击。 4净化空气,制氧灭菌。 5净化环境,为人类提供最佳游憩场所。,退出,主菜单,主目录,返回,退出,主菜单,主目录,返回,土地资源,(三)草地面积大,但质量差,褪化严重。 现有草原面积3.19亿公顷,草地面积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 草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和西

11、北地区,南方还有0.45亿公顷的草山草坡可供开发。 但草场质量差,90%以上的草地已经或正在褪化,褪化速度越每年0.5%。气候干旱、土壤贫瘠、过垦过牧是引起草场褪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占90%以上。,二、 气候资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雨两个方面,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温暖潮湿。 太阳辐射:年太阳辐射能在 85240 kcal/cm2.a之间。从东到西逐渐增大。其中西部多于东部,高原多于平原。 温度:冬季南北温度相差很大,夏季多数地区普遍高温,年、日气温变幅由南向北、由东到西逐渐增大。,气候资源

12、,降雨:降雨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而蒸发量则是递增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占全年的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总的来讲,我国农业气象资源:有利条件:气候类型多样,雨热同季,大部分地区光热充足。不利条件:主要资源,特别是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灾害频繁。,三、 水资源,水资源包括:降水、河川径流、湖泊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地均拥有量少; 总量是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占94%,居世界第六;约占全球总量的5.8%,但人均径流2260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是

13、以占6.4%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世界22%的人口。,水资源,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南北方地区分布不均,是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同一地区年际间、年内分布不均,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季节性缺水的原因。,水资源,3、水资源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工业规模扩大,使得用水量逐年上升。从建国到2000年,用水量增加了六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需水量不断增加。如表示由于经济与城市发展速度很快,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城市用水严重不足,全国300多个市中114个市缺水严重,且集中于北方,

14、造成工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许多城市迫于需水压力不断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已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用水增长情况 单位:亿m3,水资源,4、用水浪费现象普遍,用水效益亟待提高。一方面是供水不足,另一方面用水浪费严重: 全国农用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0.5,农用水占社会的80%以上,农业节约用水潜力很大。 ,城市和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城市水重复利用率在30-50%(发达国家在75%以上),全国污水经处理排放的仅10-15%,污水排放量为385亿 t/a。 5、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一些如:辽河、海河、淮河、太湖、滇池、洪泽湖等水体均受到严重的污染,另有90%以上城市水环境恶化,全国136条流经

15、城市的河流因严重污染而无法饮用。,赤潮,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最主要是由于水体中N、P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海洋中约有4000余种浮游藻类,其中约300种是可导致海水变色的赤潮种。在300种赤潮种中约有70种能产生毒素,可通过鱼或贝类等食物链对人类造成毒害,可造成人类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毒,如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

16、,严重的还可致死。此外,还可造成大量的养殖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中毒死亡。保护动物,如鳟鱼、海豚、海牛、海鸟、海狮、海鲸也有中毒致死的报道。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威胁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四、 生物资源,我国自然类型复杂多样,加之第四纪冰期的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同纬度地区那么强烈广泛,因此生物所受影响较小,古生物群落一直演变延伸至今。形成我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有种属繁多,分布错综复杂,是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国家之一。如表所示。目前,我国保存着许多世界上稀有树种和珍贵植物、动物:如:银杉、水杉、大熊猫、东北虎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