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17744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暠规划 “ 十三五暠 时期, 是贯彻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 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阶段, 也是我国 气象发展改革的重要时期, 是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加快从气 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 十三五暠 时期, 上海要基本 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 市, 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在更高水平上 建成小康社会, 让全市人民生活更美好。上海气象事业发展要牢 固树立“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暠 的发展理念, 积极落实中国 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全面深化气

2、象改革、 全面推进气象法 治建设、 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的部署, 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和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支持保障。为此,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法 要求, 根据国家 气象发展“ 十三五暠 规划 全国气象现代化发 展纲要( 2 0 1 5-2 0 3 0) 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2 0 1 4-2 0 2 0年) 实施方案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五年第十三个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制定本规划。 一、 “ 十二五暠 期间发展成效 “ 十二五暠 期间, 按照 中国气象局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推进上海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 沪府发暡 2 0 1 2暢5 4 号)

3、, 牢牢抓住国家推进气象强国建设的机遇,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 2 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 始终服务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 运中心建设, 全面推进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发 展目标任务, 提升了上海气象综合实力, 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继续 保持在全国气象部门的领先地位。 ( 一) 气象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建设 完善, 全市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达到5公里, 在全国率先实现地面 气象观测自动化。完成浦东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改造和 1 0部风廓线仪建设, 建设崇明东滩综合野外观测站等1 0个大气 化学观测站, 基本建成雷电、 农业气象、 交通气象等专业观

4、测系统。 2 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 9 %, 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时效达 到4 5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 4小时误差小于1 0 0 k m。推出“ 上下 班时段天气预报暠 “ 3小时天气预报暠 “ 未来1 0天逐日天气预报暠 等 一系列精细化预报产品。 ( 二)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提升。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 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 印发实施, 全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 立, 已可发布5部门2 0种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 到1 0 0 %, 新兴信息媒介预警发布时间不超过5分钟。上海多灾 种早期预警系统初步建成, 开展多灾种风险分析与研判, 建设成果 被世界气象组织推广应用。先

5、后成功应对了“ 海葵暠 台风、 “ 菲特暠 台风、 2 0 1 3年重度雾霾天气及历史罕见的极端高温、2 0 1 5年 “ 61 7暠 特大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 ( 三)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上海市气候变化 3 研究中心, 建立国际城市气候变化合作研究网络, 国内外影响力明 显增强。研制上海能源、 防汛除涝等领域的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模 型和风险指标体系, 发布 上海市气候变化监测公报 和 典型城市 群区域气候变化特别评估报告 。开展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等重大 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 完成上海太阳能资源评估, 建立风电场发电 功率预报系统。 ( 四) 气象服务民生效益明显。着力适应公众个

6、性化气象服务 的需求, 开通“ 上海天气暠 微博、 微信平台, 向公众发布空间分辨率 达3公里的精细化格点预报, 市民可获得气象服务产品种类比“ 十 一五暠 末增加了2 0 %。智能气象服务水平与公众互动程度显著提 高, 社会公众满意度达8 0 %以上。 ( 五) 专项气象保障功能增强。成立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 中心, 与环保部门联合发布空气质量指数( AQ I) 预报。建立1 6 8 小时内全球海洋风浪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上海市农业气象中 心, 开展绿叶菜气象灾害指数保险服务。圆满完成“ 亚信峰会暠 、 第 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等重大活动气象服 务保障任务。 ( 六

7、) 气象科技创新取得成果。实施省部级以上项目9 2项, 9 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依托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重点实 验室等平台,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承担实施4 项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示范项目和1 9项气象科技双边( 地区) 合作 项目。建立华东区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数值预报和气 4 候变化科技创新团队取得国内领先成绩, 入选中国气象局领军人 才、 双百计划和科技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比“ 十一五暠 增加 1 3 3 %, 气象人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七) 气象社会管理依法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 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配套制度

8、逐步落实。 建立区( 县) 政府防灾减灾联席会议制度, 推进政府气象工作考核, 开通气象热线服务。实施区县气象机构综合改革, 基层公共服务 和社会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干部培训, 社会公 众的气象法制意识逐渐提高, 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意识不断加强。 ( 八) 气象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三严三实暠 专题教育, 认真落 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得到全面 加强。深入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全市9个区县气象局和 1 0个事业单位荣获市级文明

9、单位,1个事业单位荣获市级机关系 统文明单位, 气象部门文明单位创建实现全覆盖, 气象行业连续三 届荣获市文明行业称号。 二、 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 气象科技正孕育革命 性突破, 核心技术创新成为业务发展新引擎, 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 展、 应对气候变化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气象与经济发展日益融 合, 气象服务全球化趋势明显, 国际气象科技竞争加剧。 5 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暠 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我国着力构建 气象服务保障新格局,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 大力实施气 象科技创新工程, 加

10、快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迈进。 上海基本建成“ 四个中心暠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形 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全面参与国际科技、 经济的合作和竞争, 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 全球化程度提 高,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 城市运行安全对 提高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众对生命 健康、 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促进上海气象服 务机制、 结构、 方式产生重大变革。 面对参与国际气象科技竞争、 服务国家气象发展战略和上海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四个中心暠 和具有全球影响力 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 上海气象

11、事业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和制约瓶颈, 表现在: 主要核心业务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 然较大, 高分辨区域模式、 城市综合气象探测和台风、 暴雨、 强对流 等预报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明显差距; 气象服务能力 与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适应, 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 细化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针对 用户的专业定制, 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能力还亟待提高, 面对社会 生产、 公众生活的服务需求, 气象数据和服务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开 放共享; 气象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水平与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 6 全保障的要求仍较滞后, 航空与海洋气象影响预报与上海航运中 心建设

12、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暴雨积涝和环境、 健康气象等风险预警 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应急管理和市民生活服务需求。 抓住新机遇, 必须超前布局、 主动作为。迎接新挑战, 必须创 新发展、 提质增效。“ 十三五暠 期间, 上海气象事业发展要瞄准世界 气象科技先进水平, 坚持开放合作, 加快数值预报模式等核心业务 技术创新, 加大集聚人才举措, 勇于参与国际竞争, 不断提升国际 显示度和综合竞争力; 要服务国家气象发展战略, 在全国率先实现 气象现代化, 推进区域数值预报科技创新体制和上海自贸试验区 气象服务市场管理改革试点, 形成可推广、 可复制的创新制度体 系; 要融入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

1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构建便捷高效的智慧 气象体系, 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 完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 系,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安全服务保障, 努力成为建设承载 体和创新生力军。 三、 发展目标和原则 (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 坚 持以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暠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 落实“ 四个全面暠 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 享暠 的发展理念, 始终按照“ 上海风格、 中国气派、 世界水平、 科技引 领暠 的发展定位,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

14、 以人为本、 服务民生、 促 7 进生产、 支撑决策,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服 务国家深化气象改革战略创新气象依法治理机制, 融入上海“ 四个 中心暠 、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 中心建设, 为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 二) 发展原则 1 . 坚持开放融合发展。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气象 服务需求, 融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城乡发展一 体化、 智慧城市、 自贸试验区建设, 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对特大型城 市能级提升、 运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 使人民群众享有 温馨、 及时、 有效的气象服务。 2 .

15、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气象发展战略, 积极对接国 家“ 一带一路暠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海洋气象发展布局, 率先实 现气象现代化,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专业气象中心能力建设, 提升服务长三角、 长江经济带及全国的能力。 3 .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对标世界气象科技先进水平, 积极促 进气象科技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气 象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加入国家气象科技创 新工程和攻关。参与高层次、 多领域国际竞争和合作。突出气象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创造上海气象事业开放式发展新格局。 4 . 坚持深化改革驱动。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 坚持科技型、 基础性

16、社会公益事业定位, 深化气象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 发展转型和结构升级, 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 气象服务社会化和气 8 象工作法治化。着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质量和效益, 完善气 象发展制度保障, 不断增强气象发展整体合力。 ( 三) 总体目标 坚持以业务技术突破为核心的科技能力现代化和以法治保障 为依托的社会服务现代化两条发展主线。努力完成为上海建设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建设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贡献, 为 全国气象现代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两项使命任务。增强大气环境 服务能力和城市气象灾害综合治理能力, 守住生态环境和城市安 全两条底线。天气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全面增强, 公共气象服务能级大幅跃升, 核心业务技术创新实现重 大突破, 气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气象依法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基本形成智慧气象体系。到2 0 1 6年, 在全国率先实现气象现代 化, 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同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