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7724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新奥能源技术安全管理部 HSE管理办公室 阎玉革,2,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出台,天然气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压缩天然气(CNG)做为一种新型的汽车用燃料,由于其燃烧充分、利用价值高、污染小、价格低等特点,受到普遍欢迎 ,各地汽车加气站也相继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但是 ,由于压缩天然气具有的高压 、易燃 、易爆等特性,再加上新技术推广初期,管理经验欠缺,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完善,个别环节相对薄弱,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突发性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因而解决目前车用加气站安全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前 言,3,售气系统56%,储气系统22%

2、,CNG压缩系统12%,车用钢瓶6%,高压管道4%,燃烧1%,爆炸11%,其它88%,据国家清洁汽车专家统计,加气站事故按照故障位置统计见左图,其中售气系统事故主要包括:电磁阀、质量流量计、加气枪、安全拉断阀等关键部位。,CNG加气站事故较为严重事故有爆炸和燃烧,但在其它事故类型中,如:储气井套管冲出、加气机关键部件故障、压缩机震动、压缩机冰堵、高压管线腐蚀报废、管线附件故障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事 故 统 计,4,2007年9月25日下午15时59分,某公司在加气母站槽车加气岛加气,槽车司机明知槽车正在加气,在未检查槽车加气胶管是否卸下的情况下,将拖挂放下连上车头并发动车辆,将加气机拖出约3

3、米多远,致使加气机高压输气管被拉断,造成天然气泄漏。当时加气站站长及操作工及时关闭槽车车体及加气机输气阀门,制止了泄漏。加气机严重破碎、散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案例一:加气站内高压输气管被拉断漏气事故,事故经过:,5,事故原因分析:1、槽车后车门断气制动阀门失效,未起制动保护作用。2、驾驶员为新招驾驶员,于2007年 9月18日上岗,9月25日当天疲劳操作,思想麻痹,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在明知槽车正在加气时,强行开车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3、驾驶员与操作工的操作流程划分不清也是一个原因。,案例一:加气站内高压输气管被拉断漏气事故,6,事故经过:2009年12月08日零时15分,海南中油

4、深南石油公司CNG工厂24号装气槽车拉断加气胶管,引起泄露并发生起火燃烧,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案例二:押运员司机违章操作导致装气槽车燃烧,事故原因分析:据调查,海南中油深南石油公司CNG工厂当班充气工曹某、劳某和颜某于12月7日23时45分接班后,对7号、24号、28号3部装气槽车进行充装气,劳某要求司机拉走上一班已充满气的25号车,该车押运员与司机违章操作,错拉了正在充气中的24号车,拉断了充气的加气机,造成瞬间起火。颜某立即紧急关停压缩机,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曹某分别关闭阀门、储气瓶组、进站总阀门和电源,切断了气源,劳某立即报告厂里,并拨打119报警。,案例二:押运员司机违章操作导致装

5、气槽车燃烧,7,事故经过:2010年11月8日6时40分,沙坪坝区白鹤林加气站内,一台正在作业的加气机气枪管道意外断裂,导致高压气浪瞬间“爆炸性”冲出,将3辆公交车车窗玻璃大面积震碎,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案例三:重庆公交车扯断加气枪事故,8,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调查,加气站员工将加气枪塞入客车气罐口后远离了加气机,没对加气过程进行监控,并且该车司机疏忽大意未对该车进行手刹制动,致使车辆溜动,拉断加气枪气管,幸好加气机装有紧急拉断装置,未导致加气机受损。,案例三:重庆公交车扯断加气枪事故,9,深层原因分析:加气车辆拉断加气胶管的事故时有发生,从表面现象看,造成的直接责任人有司机(内、外部),有

6、加气员工,但从深度上挖掘,洽洽反应出管理上的漏洞,员工的安全技能还亟待提升。1、对一线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前培训是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的根本方法,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无知者就不会明白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出现事故是必然的。2、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是员工行为的指南,不能只挂在墙上。3、实时关注员工动态,解决由于岗位频繁变动、司机疲劳等带来的管理盲区。4、三角楔木、加气中提示、加气区域设定等 防范措施不能形同虚设。,10,事故经过:2006年7月5日7 时 40 分左右,西安市丰禾路一加气站突然发生爆炸,火焰翻腾着冲出设备房的屋顶,浓烟腾空,设备屋顶上的彩钢板被揭开,压缩机房内地上竖立着的大小

7、罐体都被熏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翻腾的火焰终被压灭。事故中,一名加气站员工不幸身亡。,案例四:加气站内压缩机汽缸冲顶事故,11,事故原因分析:该站为一标准站,通过管道气压缩后对汽车进行加气。经西安市安监局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初步调查认定,爆炸是因压缩机汽缸冲顶(即汽缸密封垫片破损),破损口瞬间压力过大,进而引发了天然气自燃。,案例四:加气站内压缩机汽缸冲顶事故,12,事故经过:2008年2月25日9时50分左右,白色的烟雾突然从加气站内冒了出来,到处都是难闻的气味。当时,隔壁的公交站内公交车司机和车站调度员一起马上疏散乘客。随后加气站和公交站被警戒隔离,消防车赶到进行轮换供水,对

8、危险源进行稀释,12时左右,气罐里的1000多立方的气体被稀释释放完毕,整个排险过程花费了两小时,无人员伤亡。,案例五:成都一公交加气站天然气泄漏,13,案例五:成都一公交加气站天然气泄漏,14,事故原因分析:泄漏点位于加气站东北角的高压储存罐。成都市安监局已对此事进行调查:由于储罐内工作压力过大,平时没有正常维护检查(无维护检查记录),未能及时发现异常,造成阀门脱落、管子断开,导致气体泄漏。,事故经过:2011年2月8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徐州市二环西路北侧的一座L-CNG汽车加气站储气罐发生泄露引发大火,现场看到火苗有20余米高。徐州消防支队先后出动15辆消防车、80余名官兵赶往现场处置

9、火情,晚19时50分,火势被成功控制。现场未造成人员伤亡。,案例六:徐州一L-CNG加气站储罐根部着火,15,16,事故原因分析: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进行中。,深层原因分析:CNG汽车加气站内设备大多是在高压下(20-25MPa)运行,因此对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尤为重要。高压、振动、润滑、冷却以及超负荷疲劳运转都有可能引发设备尤其是连接处发生故障,日常的维护保养、设备静电接地、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品进入厂房内、各类仪器仪表安技设备是否正常动作,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管理、巡视检查的重点,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我们的管理不到位买单。,案例六:徐州一L-CNG加气站储罐根部着火,事故经过:0

10、7年4月4日下午17时05分左右,某公司加气站加气人员要求司机将车辆前后盖打开并站到安全区外等候,操作人员按照操作程序为车辆加气 ,当气加到2方多时,车后备厢储气钢瓶发生物理性爆炸。加气人员立即关闭加气机停机健,然后迅速将站内储气瓶组阀门关闭。站内运行工立即将压缩机停机,门站电工在听到爆炸声响后立即在门站将CNG加气站电源关闭。事故造成发生爆炸的的出租车报废,旁边一辆出租车车体受损,有3名在加气区红线外等候的出租车司机受轻微伤。,案例七、私自改装 巧妙伪装,17,案例七、私自改装 巧妙伪装,18,事故原因分析:该出租车司机私自将原安装的车用钢瓶改装为私自焊接钢瓶,并进行伪装,由于被改装钢瓶承压

11、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在加气中焊接钢瓶承受不了加气压力导致爆炸 。,案例七、私自改装 巧妙伪装,19,事故经过:2009年11月21日19时45分左右,一辆夏利车在乌鲁木齐市大湾南路一加气站加气时,气罐突然发生爆炸,爆炸车辆只剩下一幅扭曲的框架,汽车零件和玻璃渣散落一地,加气站顶棚也被爆开两个大洞。给夏利车加气的加气员,脖子上有轻微擦伤,爆炸后车主逃跑。,案例八、夏利车“背”着家用气罐加气时发生爆炸,20,事故原因分析:事后警方将司机斯某抓获。据斯某供述,他曾在修理厂学习过汽车油改汽技术,他先以5000元的价格买下该夏利车,随后花了50元钱购买一个家庭用液化气罐,改装到夏利车上。车改装完后加

12、过两次气,第三次加气时发生爆炸。斯某知道自己私自改装家庭用的液化气罐,不符合国家规定改装标准,爆炸后因害怕遂逃离了现场。,案例八、夏利车“背”着家用气罐加气时发生爆炸,21,事故经过:2007 年1 月 15 日晚 8 时 30 分,一辆出租车在中石油兰州玉金加气站加气过程中,车载天然气钢瓶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出租车司机受伤。加气站的一台加气机被炸毁,在加气机旁边停靠着 4 辆被爆炸波及的出租车,其中一辆被完全炸毁,车窗户以及车门被炸飞,副驾驶座飞到距离该车约 50 米的地方,停靠在该车前方的 1 辆车和后面的 2 辆车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损伤。,案例九、劣质钢瓶引发爆炸,22,案例九、劣质

13、钢瓶引发爆炸,23,案例九、劣质钢瓶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据参与现场调查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爆炸现场的残留物判断,发生爆炸的出租车使用的气罐质量没有达标,正规的气罐壁厚应该为 12 毫米,而该车使用的气罐壁厚只有 8-10 毫米,完全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在加气过程中,劣质气罐承受不了 200 公斤的压力, 便引发了爆炸。,24,事故经过:2004 年7月10号下午4 时 10 分左右,位于成都二环路南段鲁能永丰加气站内发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一辆捷达出租车气瓶爆炸,司机张应德当场死亡,另一位出租车司机被爆炸引起的气浪震伤,一名加气站员工左手臂被炸飞的碎玻璃划伤。爆炸后的出租车后半部分车身已

14、成光架架,驾驶座因受严重挤压而变形,后排座位炸得四分五裂,座垫里的泡沫海绵四处散落,车的后保险杠炸飞到 10 多米远处,加气站右侧平房的门窗玻璃已经震裂,墙壁上还留有一道深约 3 厘米、宽约 30 厘米的坑,加气站前方的公厕天花板在爆炸的冲力下,一块一尺见方的天花板已拱成龟背。在离车30多米远的2号加气台边,一个锈迹斑斑的 CNG气瓶飞落在地,气瓶头部爆开,CNG 气瓶发生爆炸后,先冲撞到右侧平房的墙壁,经墙壁横向反弹后,飞到距车21米远的1、2号加气泵之间,随后砸向停在2号加气台的出租车上,爆炸的复合材料瓶将距出租车右侧3米远的防爆墙撞出了一个大洞,墙上的隔板破裂,墙体钢条扭曲变形。,案例十

15、、复合材料钢瓶发生爆炸,25,案例十、复合材料钢瓶发生爆炸,26,事故原因分析:成都市安办、市质监局专家对爆炸的复合瓶进行了初步勘察,爆炸的复合瓶只剩下约70 厘米长的尾部,发生爆炸的具体点位在复合瓶的瓶口附近,现场专家分析,复合瓶长约1.1 米,爆炸点在瓶口 20 厘米处。专家称:“初步分析这次爆炸出在由玻纤制成的复合材料瓶上,应强制安装钢瓶。”,案例十、复合材料钢瓶发生爆炸,27,深层原因分析: 车用钢瓶是加气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材料、安装、使用、检验、气质质量、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动态管理上的难度极大,一时间成了“谈瓶色变”的流动炸弹,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人、财、物损失极大,社会影响无法估量。,钢瓶采购,内部管理,外部管理,车用钢瓶管理,气改安装,充装前检查,钢瓶档案管理,充装时监控,紧急情况处置,充装人员培训,定期检验评定,宣传教育,日常检查维护,杜绝火源,28,气质保证,结束语:,29,本篇以近几年集团内部及同行业发生的加气站事故展示,旨在告诫各位同仁引以为戒,切实落实各项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解决设备、人员、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加气站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危险进行安全评价与分析,查明薄弱环节和危险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纠错堵漏,控制和消除事故风险。,30,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