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7221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方法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科学方法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方法论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第六章在本教材中的地位和意义: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就是社会认知与评价这两种方法的辩证统一,这一章正是具体地讲述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要面对、分析和解答的,直接而言,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具体方法,归根到底,则是人的社会活动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现象。人的社会活动及其社会现象,既有客观事实性,又包含着价值属性,与人的目的、应该相关;这两个方面可以相对分开,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有偏重事实认知的,如统计、调查、考据等等;也有偏重价值和意义的解释和阐发的,如伦理学、美学、解释学、文艺评论;还

2、有关于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的研究。象知识社会学、经济学研究更要同时运用这两类方法。我们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目的在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解答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既要依据客观的可能,符合客观规律,又要凭借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体现人有目的的能动的创造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本章关键词: 事实、价值、认知、真理、评价、理解、批判、规范、合理、进步、利益、价值观 二、本章的重点: 社会认识的特点 社会评价的特点 批判性与规范性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社会进步 社会生产力标准

3、人民利益标准三、本章的难点: 利益观与价值观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问题 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不同目的或价值观的关系问题,一、真理与价值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人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两大任务,一是发现或追求真理,二是创造并实现价值。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这一部分先讲社会的性质: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 但人的活动又与自然界的运动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创造和实现一定价值的活动。但这不是说人类的活动是主观的,完全取决于人的目的。大纲中已就此作出说明

4、。,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把握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是由于他所强调的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既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事实,又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源泉。下面先分开来讲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的性质和特点1. 社会认知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的真理社会认知所要实现的任务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2. 社会评价的任务是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从而具有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又要体现研究者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3. 最后讲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

5、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深刻正确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认知和评价结合起来,这也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只能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统一,一种通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善而实现的统一。,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这一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的共性,更要把握社会认识的特点和方法。1. 社会认知的特点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而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予体会和理解。2.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试验室或试验田,而是在广大民众的社

6、会实践中。只有当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行为,才能真正“体认”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3. 概括与综合抽象并非社会认识的最高任务,社会认识的最高任务是从“理性的抽象”达到“思维的具体”,也就是达到“具体的普遍性”。这就需要使“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统一起来。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解构和重构;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社会科学正

7、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这一部分具体讲解社会评价及其标准问题,这可以说是一个世代性的大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我们必须给出合理的解答。1. 社会进步的评价 在20世纪,理论界对“社会进步”的概念已作出反思,否定了单线的简单的进步主义。我们之所以肯定社会进步的概念,是因为我们采取历史的辩证观点,不是在进步主义的意义上,而是着眼于人自身的进步,并充分考虑到其中的矛盾性。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判断和评定。社会评价的方法既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2

8、.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但是,需要指出,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具体到各个领域和行业,社会生产力标准还必须具体化。,3.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应当指出,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

9、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因而,极其接近于价值概念。首先解释为什么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后面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只有到现代社会才能确立,并且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关于这一章的讲解,有两个建议:第一,希望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现实的价值取向的关系来讲,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灵魂所在;第二,希望联系现代性价值观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问题,客观地说明利益问题的突出和各种价值观只能在“社会生产力”与“人民利益”这两个根本点上实现和解与统一。,请批评指正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