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16975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曹丕(简介见教材)典论论文的 出现在文学批评史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第一篇比较纯 粹的文论。,一、“文人相轻”的文学批评态度问题,首先提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两方面原因: 1、批评主体的原因“善于自见”“暗于自见” 2、批评对象的原因“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解决问题:主体要有较高的修养“君子审己以度人”,讨论题:,1、原因是主客体两方面,为什么只从主体方面解决问题? 2、如何看待“文人相轻”?,二、文体论,曹丕涉及四科八体,将八种文体归纳为四个方面的风格“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的文体论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曹丕之前,往往只限于本而不及末,曹丕重

2、视文体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这是曹丕对文体的自觉。,三、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文气,即文章中的气,它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形成,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与孟子气论比较:孟子的气指道德品质修养达到崇高境界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是通过学习“礼义”而具有的“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 曹丕的气是先天赋予的,没有伦理道德色彩的自然禀性,是属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气,“文以气为主”即要求文章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曹丕讲气的清浊问题,所谓清浊实即阴阳,阳气上升为清,阴气下沉为浊。曹丕在这里实开后世以“阳刚、阴柔”之美论文学之先河。他首先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引入文学批评,从此“文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话语。,四、文学的社会地位,曹丕把文学提到空前的高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强调写文章对个人扬名后世的意义与作用,鼓励文人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文章写作。这样,由于文章地位的空前提高,必然也就会对文章写作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心由探讨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而转入研究文学本身的创作规律与各类文体的特征,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入,并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高潮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