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6905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对高校信贷背景分析,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者:组织财务管理第一组,背景,高校很缺钱 1、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2、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金需求逐年增长 3、国家对于高校的教育投入,高校自身的收入积累,已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银行愁贷款 1、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出现了巨额存差和大量不良资产 2、银行急需寻找一个风险稳定且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银校合作的源自各取所需,1、高校经费的有限与需求的增长之间的矛盾,在金融信贷方面找到了突破口。 2、高校低道德风险、高信用和国有性质的各项优势让银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于是银行与高校之间的信贷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银校合作出现的问

2、题及研究的意义,问题 1、随着高校向银行贷款规模的逐年扩大,银行的信贷风险与日俱增。 2、高校的财务风险也会影响到银行的投资收益。,意义 1、有利于化解和减少银校信贷风险,建设健全的金融体系。 2、有利于使银校双方都得到健康发展,一、现状,(1)高校贷款资金规模现状 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高校贷款热,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一条主要途径。 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及其研究小组调查了全国20多个省上百家高校,随后完成的调研报告的结论是:“我国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1、贷款目的: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为了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 2、贷款规模: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

3、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 资料来自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2)银行积极服务于高校贷款,1、2000年10月,交通银行总行委托天津分行向南开大学提供5亿元授信额度和全方位金融服务。 2、中国工商银行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等23所高校签定了总额百亿元的贷款协议。,1、发展趋势及意义 银行与学校关系正由浅层次的存储关系向深层次的信贷关系方向延伸。银校信贷合作对于银行的未来发展和高校的教育进步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高校规模扩大,教学能力提升, 满足了社会对高校的各类需求,1、高校通过负债筹资进行基本建设,在较短

4、时间内使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高校负债筹资拉动了社会经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学府的差距也在不断拉近。,(4)相关法规的颁布逐步提上议程,1、2007年7月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 作用:对高校贷款的指导思想、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均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了直属高校贷款行为的规范和资金管理。,2、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控制模型 作用:通过一系列指标测算,对贷款规模过大的直属高校给予风险警示。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作用:规定我国财政

5、性教育支出水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4%以上,为今后国家教育投入规模的扩大打下基础。,二、出现的问题,1、借款的期限结构不合理、高校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 首先,高校短期借款比例很高,导致短期内还款需求聚集,偿债风险过大。 其次,高校的资产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能进行担保贷款,也不能进行抵押贷款。,2、高校信用度的相关问题 1、目前,大多数处于建设期的学校收支结余仅够支付贷款利息,还贷能力普遍很弱。 2、银行开始着手对高校信贷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研究,极可能发现很多信用度出现问题的高校,继续发展下去,银校信贷的合作将出现巨大危机。,问题表现,3、贷款规模不合理 2003年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指

6、出,高校普遍存在超规模、超经济承受能力建设问题,有的学校贷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90%。,4、不良信贷增多 国家审计署2004年对杭州、南京、珠海、廊坊4城市“大学城”开发建设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占建设计划投资的近1/3,而实际取得银行贷款占已筹集到的建设资金的59.42%。河北省26所省属高校的银行借贷已达50多亿元,其中10所骨干大学的银行贷款有40多亿元,占80%;山东省内高校在2005年9月底的银行贷款累计为103亿元。,高校的贷款偿还面临的挑战,1、资金来源少 2、还款周期长 3、金额数量多 4、影响大 5、控制力差,长期发展下去的后果 1、增大了银行的运营风险和金融风险 2

7、、发展成为社会及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相当大的不稳定因素。,三、问题的原因,(1)高校跨越式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 1999年7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决定高校大扩招。 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 世界各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水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早己达到5%以上。,(2)银行缺乏对高校相应的风险评估,或评估不到位 背景:高校大规模扩张引起教育贷款强劲需求 银行普遍存有学校贷款、政府埋单的想法。 银行对高校贷款主要用于购置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投入,缺少投资风险意识与主体责任意识认识不足 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按商业贷款条件严格审查,(3)缺少相应的法规支撑,担保

8、法规定高校不得作为保证人,高校的用地和建筑物等教育设施不能用于贷款抵押 作用:以公益设施为抵押的贷款缺乏法律保障,高校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财产为其贷款提供担保。,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单位,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作用:让高校自己借钱自己还。 教育部1999110号文明确规定:各校必须本着“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开展银校合作工作,教育主管部门不承担此类贷款的还款责任。,(4)社会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不足,在高校收入中,来自社会捐赠应该占高校收入的重要部分。 在美国,20002001年度,捐赠收入占公立高校收入来源的5.8%, 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

9、大学中各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其他一般大学得到的捐赠款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也达到7。 在日本公立高校得到的捐赠占经费的15,私立高校更达到50。,在我国,2002年有资料估算社会捐赠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已达到3, 但在筹集资金的绝对数量上还是筹款的能力上,都与国外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普通高校的经费收入来自财政拨款(占524) 和学费、科研、产业和服务性收入(占其余的绝大部分), 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社会捐赠的规模还不到美国的1。,四、解决方法,1、加大风险研究力度,建立合理的贷款偿贷体系 (1)建立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风险评价系统。 运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5C”理论来建立和完

10、善对高等学校的信用评级制度。 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2)发挥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作用。 通过综合考虑经费收支增长、资金现值、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的余额等因素后确定贷款控制额度 实际贷款余额占贷款控制额度的比重即为贷款风险程度。 高校应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程序范围内。,(3)偿债能力指标模型,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在高校总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比重,体现了高校资产对债权人的长期偿还保障能力。 高校而言,资产

11、负债率一般在60%以下才能说明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正常。,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表明高校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高校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一般来说,2:1的流动比率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它表明高校财势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现实支付能力 现实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月均支出额*100%,其中: 月均支出额=全年支出总额/12 现实支付能力指标用来预测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潜在支付能力 潜在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

12、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月均支出额*100%收入负债比率 收入负债比率二年末负债总额/总收入*100%。 收入负债比率反映高校每一元钱的收入有多少是负债资金的投入,反映在不考虑支出的情况下高校收入的刚性偿还债务的能力大小。,3、创造银校信贷风险防范的良好外部环境,(1)急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担保法 其次要将助学贷款的一系列法律条款逐步补全,充分体现和运用该类法律条款对高校及在校大学生的益处和优越性。 最后还要进一步修订贷款通则,(2)国家联合银行发展政策性贷款 高校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研究成果回馈国家和社会,所以,在国家教育经费跟不上的时候,就可以大力推行政策性贷款。 政策性贷款既减轻了高校的负担,又给银行提供了一个资金投入取得稳定回报的平台。,五、结论,1、银校信贷合作有利于高校跨越式发展和解决了银行大量资金屯滞的问题。 2、银校信贷合作中容易出现贷款结构不合理、债务不清、偿还贷款难的问题。 3、处理和控制银校信贷中的风险问题既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也需要银校的微观思考。,4、银行要着眼于贷款的风险评估、贷款风险的预警与监督,建立出独立可信任的研究系统。,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