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科普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6590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科普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颈椎病科普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颈椎病科普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颈椎病科普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颈椎病科普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科普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科普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 椎 病,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微创脊柱外科中心 脊柱科 亚太地区微创脊柱外科培训基地,颈椎病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及其相关的肌肉、韧带、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结合症候群。,颈椎病的中医认识,颈椎病,中医根据症状可将其分属 “痹症”、 “眩晕”、“痿证”等范畴。在病因学上通常认为是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中医不仅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 ,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并将肝、

2、脾、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 有机结合,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故而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经络受阻、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困阻及外伤等型。,流行病学调查,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4050岁的发病率为20,60岁以上者达50,而70岁以上则更高。颈椎病多为青中年好发,目前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近年来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因素,(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

3、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给治疗增加困难。,(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

4、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二、临床分型,颈型颈部僵硬不适、疼痛 神经根型 上肢疼痛麻木 椎动脉型 头昏、眩晕 、恶心、呕吐 交感神经型 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脊髓型 下肢无力,步态笨拙 (踩棉花感) 混合型同时有以上两种以上表现者,年轻人-曲度变直、颈椎失稳

5、-多表现为颈型颈椎病,颈椎病各年龄段的病理及表现特点,中年人 -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刺易刺激或压迫颈 椎周围相关神经、血管-多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为主,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比较严重 -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为常见表现且严重,容易复发;脊髓型颈椎病在这个年龄段并不少见。,颈椎病相关的检查,常规检查 对每例患者的基本检查,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等。 X线检查 CT、磁共振成像检查 TCD、椎动脉造影 肌电图,X线检查,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了解到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是否有骨质增生、关节错位等,正 侧位 片了 解颈 椎曲 度和 椎体 错位

6、 情况,张口位片可以了解第1、2颈椎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正常,动力位片(即过屈过伸位)是了解颈椎稳定性的重要途径,斜位片 判定椎间孔中神经受压的情况,CT检查 CT已用于诊断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像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核磁检查 T1加权像适用于评价髓内病变,而T2加权像用于评价骨唇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与急性脊髓损伤。对比CT,核磁对椎管内肿瘤、脊髓损伤、脊髓空洞、椎间盘突出、椎

7、管狭窄更有意义。,CT、磁共振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移位方向、大小显示清晰,使医生清楚了解到脊髓是否受压及受压的情况,TCD或椎动脉造影以了解颈椎部位的血管病变情况。,TCD,椎动脉造影,颈椎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2.运动疗法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牵引治疗“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

8、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4.手法按摩推拿疗法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5.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6.温热敷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

9、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预防调摄,1、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仰卧位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高度依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为1016cm。这样,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才能衬托颈曲,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整个枕头的高度,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工作习惯,在坐姿上,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调节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预防调摄,八、预防调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在30分钟左右,让头颈部向另一方向转动 进

10、行相反方向转动时宜轻柔、缓慢,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佳。,日常生活习惯,避免看书、看电视时倚着沙发,或半躺半靠在床头;体育活动之前,应进行较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颈椎及其它部位的外伤。冬季应注意保暖。,颈椎锻炼,注意事项 锻炼时机:颈椎症状轻微或改善时开始锻炼 锻炼要领:动作要求和缓,避免颈椎快速活动;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过度锻炼损伤肌肉韧带。 锻炼方案:要个体化,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随意锻炼反而可能造成颈椎损伤 。,哪些颈椎病需要颈椎手术治疗,1.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临床表现为行走“踩棉花感”,胸部“束带

11、感”,可伴有二便功能障碍。 2.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反复发作。临床变现为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可伴有肌肉萎缩、无力。 3.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眩、摔倒症状,经保守治疗久治无效,并经椎动脉造影,确定可经手术解释压迫者。,颈椎病患者,为什么有的需做颈前路手术,有的需做后路手术?,简单地讲,由于压迫脊髓、神经根的退变组织可能来自于脊髓前方,如退变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的骨刺、骨化的后纵韧带;也可以来自脊髓后方,如增厚的黄韧带;甚至是因为生来就有的发育性椎管狭窄因此颈椎病的手术相应就有前路(从脖子前方施行手术)、后路(在脖子后方施行手术)之分。,颈前路手术 又分为颈前路椎间盘

12、切除、椎间融合术 ,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 椎间融合术 、椎间盘置换术等。 1.手术目的:在于对来自前方的、局部的压迫、狭窄进行减压, 稳定,并可矫正颈椎的生理曲度。 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适用于椎间盘或骨刺压迫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单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 优点:直接解除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局限性:对于多节段、严重的脊髓压迫不适用。,3.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 椎间融合术: 优点:切除椎间盘、椎体骨刺及其他前方的致压物。减压彻底、广泛。 局限性: 连续型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功能严重受损,以及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手术风险大或效果差。,下图为颈前路手术前X线M

13、RI、术后X 线,1.术前需行气管、食管左右推移训练。因由颈前路手术,术中需将气管、食管拉向一侧,以显露椎本。手术通常在右侧入路,故应嘱咐病人将气管、食管推向左侧训练,并能坚持30分钟左右。 2.准备颈围,备术后外固定用,以防术后颈部活动过大而致伤口出血,植骨块脱落等。 3.常规正、侧、斜位X线片检查。有条件应作CT或MRI检查。,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 戴颈领围领,直到植骨块愈合。做颈部制动通常812周,其目的为限制颈部活动对植骨的挤压而使其滑脱,同时可使局部休息以减轻水肿。 术后714日拆线 摄X线片及CT片检查术后情况,颈后路手术 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或连续型后纵韧带

14、骨化者。 优点:通过对颈椎后方的椎板减压并重建,来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手术风险比前路要小,疗效确切。 颈局限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不适用,颈椎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后方的压迫,同时椎管开大后,拓宽了脊髓所在的空间,使受到压迫的脊髓可以向后方退让,间接地解除了来自脊髓前方的因素对脊髓的压迫;也可直接解除脊髓后方黄韧带肥厚对脊髓造成的压迫。颈椎后路手术的范围,应当根据X线片显示的椎管狭窄的节段,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提示的神经系统损害节段,以及核磁共振、CT所显示脊髓受压的节段来确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颈椎后路手术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颈椎椎管狭窄的范围一般是从颈3-7椎的椎管,所以椎管扩大的范围往往也是从颈3-7椎的椎管扩大。有些病人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化或者黄韧带钙化等原因,也可以出现颈2或者上胸椎的椎管狭窄。因此,如果需要的话,椎管扩大手术的范围也可向上延伸到颈2,向下延伸至上胸椎。,下图为颈后路手术前、术后CT,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